狗狗一直叫是很多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,这种叫声不仅可能打扰邻里,更可能反映出狗狗当下的需求或困扰,要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需要理解狗狗吠叫背后的原因——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持续叫,通常是在通过叫声表达某种诉求或情绪,我们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狗狗一直叫的可能原因,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法,帮助主人更好地与狗狗沟通。

狗狗一直叫怎么回事

生理需求未满足:狗狗的“基本诉求”

狗狗和人类一样,有基本的生理需求,当这些需求未被满足时,它们可能会通过叫声提醒主人,常见的情况包括:

饥饿或口渴

狗狗的消化速度快,幼犬甚至需要每天3-4餐,如果错过饭点或食物不足,它们会用叫声表达“我饿了”;同样,水盆空了也会让狗狗焦躁吠叫。
判断方法:检查食盆和水盆是否空了,观察狗狗是否围着饭盘转、舔嘴唇。
解决方法:建立规律的喂食时间(成年犬每天2餐,幼犬少食多餐),确保24小时有清洁饮水;如果狗狗因为等待吃饭而吠叫,可以忽略叫声,等它安静后再喂食,避免强化“吠叫=有饭吃”的认知。

需要排便

幼犬或老年犬膀胱控制能力较弱,如果长时间未出门排便,它们会用急促的叫声提醒“我要上厕所”。
判断方法:狗狗嗅闻地面、原地打转、焦躁踱步,同时发出短促的叫声。
解决方法:固定排便时间(如饭后、起床后、睡前),带狗狗到指定地点排便,排便后及时奖励(零食或夸奖);如果狗狗在家排便,不要打骂,用宠物消毒液清理干净(避免留下气味刺激),下次提前带出门。

情绪问题:狗狗的“心理信号”

狗狗的情绪也会影响行为,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过度吠叫。

分离焦虑

这是导致狗狗独处时持续吠叫的常见原因,尤其是对主人依赖性强的犬种(如拉布拉多、金毛),狗狗独处时可能会表现为:持续嚎叫、破坏家具(啃咬沙发、抓门)、随地大小便,甚至试图逃跑。
判断方法:主人离家后开始吠叫,回家后停止;狗狗会表现出极度依赖,如主人出门时跟着脚、舔手。
解决方法

  • 脱敏训练:逐步让狗狗适应独处,先离开1分钟,回来后平静夸奖,逐渐延长至10分钟、半小时,最终到几小时;
  • 提供安抚物品:留下带有主人气味的旧衣服、或使用费洛蒙喷雾(如DAP calming spray)缓解焦虑;
  • 消耗精力:出门前带狗狗散步20-30分钟,让它 tired 后更容易安静独处。

孤独或无聊

如果狗狗长时间被独自留在家中,缺乏互动和刺激,可能会用吠叫“自娱自乐”或吸引注意,工作犬(如边牧、哈士奇)或高能量犬种更容易因无聊吠叫。
判断方法:狗狗吠叫时没有特定对象,可能伴随转圈、咬玩具、扒沙发等行为。
解决方法

狗狗一直叫怎么回事

  • 增加运动量:每天保证1-2小时户外活动(跑步、玩飞盘、嗅闻游戏);
  • 智力玩具:提供藏食玩具(如KONG填食棒、漏食球),让狗狗通过“工作”获取食物,消耗精力;
  • 互动训练:每天花10-15分钟教指令(如“坐下”“握手”),既能增进感情,又能让狗狗大脑得到锻炼。

环境刺激:狗狗的“警报系统”

狗狗的感官比人类敏锐,外界的环境变化很容易引发它们的警惕或兴奋,导致吠叫。

外界声音或动静

雷声、烟花声、门铃声、邻居的脚步声、窗外的小动物(猫、松鼠)等都可能刺激狗狗,让它误以为有“入侵者”而发出警报式吠叫。
判断方法:狗狗吠叫时耳朵竖起、身体僵硬,看向声源或窗户,叫声短促有力。
解决方法

  • 环境管理:对于声音敏感的狗狗,播放白噪音(如风扇声、轻音乐)遮蔽外界声音;拉上窗帘,减少窗外动物的视觉刺激;
  • 脱敏训练:用手机播放门铃声、雷声(音量由低到高),同时给狗狗零食,让它逐渐习惯这些声音,不再视为威胁;
  • 指令纠正:当狗狗因外界动静吠叫时,用“安静”指令(轻声说“安静”,安静后奖励),反复练习,让它明白“安静”才能获得关注。

陌生人或陌生动物到家

如果有客人来访或家里来了新的宠物,狗狗可能会因为紧张或兴奋而吠叫,试图“保护”领地。
判断方法:狗狗低吼、龇牙,或围着客人嗅闻,同时发出持续的吠叫。
解决方法

  • 提前隔离:如果狗狗对陌生人过度紧张,可以先将其暂时关在另一个房间,等客人坐下后再放出,让狗狗慢慢适应;
  • 正面引导:让客人给狗狗零食(避免直接伸手抚摸),建立“客人=好事”的联想;
  • 建立规则:用“坐下”“别动”指令让狗狗保持安静,安静后再允许它接触客人,避免因兴奋过度扑咬。

疾病或疼痛:狗狗的“求救信号”

有时,持续吠叫可能是狗狗身体不适的表现,尤其是老年犬或患有慢性病的狗狗。

疼痛或不适

关节炎、牙齿问题、肠胃不适、皮肤瘙痒等都可能导致狗狗因疼痛而吠叫,关节炎狗狗在起身或走路时会因关节疼痛发出呻吟式叫声;牙齿问题的狗狗可能因咀嚼疼痛而拒绝进食,并频繁发出低沉的叫声。
判断方法:观察狗狗是否有异常行为:舔舐特定部位(如关节、爪子)、食欲下降、行动迟缓、精神萎靡。
解决方法:及时带狗狗去兽医处检查,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(如关节炎用止痛药、牙齿问题洗牙或拔牙);日常注意观察狗狗的状态,老年犬可以定期体检(每年1-2次)。

认知功能障碍(老年犬)

老年犬可能出现类似老年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,表现为夜间无故吠叫、迷失方向、忘记已学会的指令等。
判断方法:主要发生在7岁以上的狗狗,夜间吠叫增多,白天精神状态正常。
解决方法:兽医可能会开具改善认知的药物(如司来吉兰);保持环境规律,固定喂食、散步时间;夜间可以留一盏小夜灯,减少狗狗因黑暗带来的焦虑。

狗狗一直叫怎么回事

寻求关注:狗狗的“强化学习”

如果狗狗发现“吠叫”能让主人关注它(哪怕是被骂),就会反复使用这个方法,狗狗想让你陪它玩,你一吠叫就过去摸它,它就会学会“吠叫=获得关注”。
判断方法:狗狗在你忽略它时吠叫,你一旦回应(哪怕是骂它),它就会暂时停止,过会儿再叫。
解决方法

  • 冷处理:狗狗用吠叫寻求关注时,完全不理睬,转身离开,直到它安静后再给予关注(摸头、给零食);
  • 奖励安静:当狗狗自然安静时(比如趴在窝里),主动夸奖并给奖励,强化“安静=获得关注”的认知;
  • 减少“被动关注”:避免在狗狗吠叫时与它对视或说话,这会被它视为“回应”。

不同原因下狗狗吠叫的表现与解决方向归纳

为了更直观,以下表格归纳了常见吠叫原因、表现特征及解决方向:

原因类别 具体表现特征 可能诱因 解决方向
生理需求 围着饭盘/水盘转、嗅闻地面、打转 错过饭点、水盆空、需排便 规律喂食、固定排便时间、冷处理吠叫
分离焦虑 独处时持续嚎叫、破坏家具、随地排泄 依赖主人、独处恐惧 脱敏训练、安抚物品、消耗精力
孤独/无聊 无特定对象吠叫、转圈、咬玩具 缺乏运动、互动少、高能量犬种 增加运动、智力玩具、互动训练
环境刺激 耳朵竖起、身体僵硬、看向声源/窗外 雷声、门铃、窗外动物、陌生人 白噪音遮蔽、脱敏训练、“安静”指令
疾病/疼痛 舔舐部位、食欲下降、行动迟缓、夜间吠叫 关节炎、牙齿问题、认知功能障碍 及时就医、针对性治疗、环境调整
寻求关注 被忽略时吠叫,回应后停止 主人曾因吠叫给予关注 冷处理、奖励安静、减少被动关注

通用建议:如何科学应对狗狗吠叫

  1. 先观察,再行动:狗狗吠叫时,不要立刻呵斥,先观察它的状态(是否饿了、是否看了窗外、是否舔舐身体),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;
  2. 避免惩罚:打骂、关禁闭等惩罚会让狗狗更焦虑,可能加剧吠叫,甚至破坏信任关系;
  3. 耐心与一致性:纠正吠叫需要时间,尤其是分离焦虑或寻求关注的情况,全家需统一方法,避免“有人理、有人不理”;
  4. 寻求专业帮助:如果狗狗的吠叫问题严重(如持续数周、伴随攻击行为),可以咨询训犬师或动物行为专家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突然一直叫,但找不到明显原因,怎么办?
A:首先要排除健康问题,尤其是老年犬或近期行为突变的狗狗,建议先带去医院检查是否有疼痛或疾病,如果身体无异常,可能是环境中的细微变化(如家具移动、新清洁剂气味)或情绪波动(如主人作息改变),可以回顾近期变化,尝试还原环境,并通过增加陪伴、消耗精力来缓解。

Q2:幼犬频繁吠叫,尤其是晚上,正常吗?需要纠正吗?
A:幼犬(2-6个月)频繁吠Call通常是正常的,因为它们刚离开母犬和兄弟姐妹,对新环境感到不安,或因为需要排便、饿了等生理需求,此时不建议严厉纠正,而是通过规律作息(睡前喂饱、排便后回笼)、提供安抚玩具(如里面有 heartbeat 的玩具)帮助它适应,如果吠叫是因为寻求关注,可以适当冷处理,但需确保基本需求满足,避免幼犬因焦虑产生行为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