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耳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犬类外伤问题,由于狗狗耳朵结构特殊(血管丰富、皮肤薄且褶皱多),受伤后往往出血明显、疼痛剧烈,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感染或耳血肿等问题,了解耳外伤的成因、症状、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,对主人来说至关重要。

狗狗耳外伤

常见原因

狗狗耳外伤多由以下原因引发:抓挠(因耳部瘙痒、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导致)、外力撞击(如碰撞家具、门框)、摩擦(长期佩戴过紧的项圈或频繁甩头与硬物摩擦)、异物刺入(如草籽、树枝、玻璃碎片)、其他动物咬抓(与其他宠物打架时被咬伤耳朵)等,某些品种(如可卡犬、比格犬等垂耳犬)因耳道通风差,更容易因耳部疾病继发抓挠导致外伤。

主要症状

耳外伤的临床表现因损伤程度而异,常见症状包括:局部疼痛(触摸耳朵时狗狗会躲闪、呜咽)、红肿发热(耳廓或耳道周围皮肤发红、温度升高)、出血(表皮破损后可见鲜红色血液渗出,严重时呈喷射状)、异常摇头或歪头(因疼痛导致单侧耳部不敢着地)、分泌物(若继发感染,可能出现脓性、血性或带异味的分泌物)、耳血肿(耳廓内出现充满血液的肿块,触摸有波动感)等,若伤及耳道深部,还可能伴随听力下降、平衡障碍等症状。

狗狗耳外伤

处理步骤

根据损伤程度,耳外伤的处理可分为家庭初步处理和专业医疗处理两类:

轻微外伤(表皮浅层划伤、少量渗血)

  1. 保定与安抚:用温和语气安抚狗狗,避免其因疼痛挣扎加重损伤,可让助手轻轻固定头部和身体,或用毛巾包裹身体(露出耳朵)。
  2. 清洁伤口:用生理盐水(0.9%氯化钠注射液)或温开水冲洗伤口,去除表面污垢和异物(避免使用酒精、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,以免加重疼痛),若有草籽等细小异物,可用无菌镊子轻轻夹出(若异物嵌入较深,需及时就医)。
  3. 止血消毒: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伤口止血(一般5-10分钟),止血后,涂抹宠物专用抗菌药膏(如莫匹罗星软膏、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),避免使用含激素的药膏(如地塞米松软膏,可能延缓愈合)。
  4. 防止舔舐:立即佩戴伊丽莎白圈(头套),防止狗狗舔舐伤口导致感染或二次损伤,每天检查伤口,若出现红肿加剧、分泌物增多等感染迹象,需及时就医。

严重外伤(深部撕裂、大量出血、耳血肿、异物刺入)

  1. 紧急止血: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,若出血不止,可在伤口近心端(靠近头部方向)用绷带适当包扎(注意不要过紧,以免影响血液循环),并立即送往宠物医院。
  2. 专业处理: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清创(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)、缝合(对齐伤口边缘)、放置引流条(预防感染),耳血肿可能需穿刺抽液或手术切开引流,同时会注射破伤风抗毒素(若伤口污染严重)和抗生素(如头孢类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,预防和控制感染)。
  3. 术后护理:遵医嘱用药(口服抗生素、止痛药),每天清洁伤口并更换敷料,佩戴伊丽莎白圈直至伤口完全愈合,避免耳朵受到碰撞或摩擦。

不同类型耳外伤处理要点(表格)

外伤类型 典型症状 家庭处理要点 就医指征
表皮浅层划伤 少量渗血、局部红肿 生理盐水冲洗,涂抹抗菌药膏,戴伊丽莎白圈 伤口超过2cm、出血不止超过15分钟
耳廓撕裂伤 伤口边缘不齐、活动性出血 用纱布按压止血,避免移动耳朵 伤口深、长度>3cm、可能需要缝合
耳血肿 耳廓肿胀、波动感、疼痛明显 冷敷(受伤24小时内),避免揉捏 血肿直径>2cm、穿刺后复发、需手术引流
异物刺入 耳部有异物残留、狗狗剧烈疼痛 不要自行拔出异物,用纱布固定异物后送医 异物尖锐、深部刺入、导致出血或呼吸困难

预防措施

  1. 定期检查耳朵:每周翻看狗狗耳朵,观察有无红肿、异味、分泌物,及时清理耳道污垢(使用宠物专用耳道清洁液,避免棉签捅伤耳道)。
  2. 修剪耳毛:对垂耳犬或耳毛浓密的品种,定期修剪耳道口周围耳毛,保持通风,减少细菌滋生。
  3. 避免危险环境:遛狗时牵好绳,避免狗狗钻入灌木丛(防止草籽、树枝刺入耳朵),远离打架的动物。
  4. 控制抓挠行为:若狗狗频繁抓挠耳朵,及时排查原因(如耳螨、过敏、中耳炎等),遵医嘱用药,必要时佩戴伊丽莎白圈。
  5. 选择合适项圈:避免使用过紧的项圈,改用胸背带,减少对耳朵的摩擦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耳外伤后自己在家处理,需要注意什么?
A:① 避免使用人用消毒剂(如酒精、碘酒),对狗狗皮肤刺激性大,可用生理盐水或宠物专用消毒液;② 不要自行涂抹红霉素软膏、百多邦等人用药物,部分成分可能对狗狗有毒;③ 止血时用纱布按压,不要反复擦拭,以免加重损伤;④ 若伤口在耳道深部,不要自行处理,以免捅伤鼓膜;⑤ 处理后密切观察24小时,若出现发热、伤口流脓、精神萎靡等,需立即就医。

狗狗耳外伤

Q2:狗狗耳外伤会留疤吗?怎么护理能减少留疤?
A:浅表小伤口一般不留疤,深伤口或感染后可能留疤,减少留疤的护理方法:①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避免感染(感染是留疤的主要原因);② 遵医嘱使用促进愈合的药膏(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);③ 避免阳光直射伤口,紫外线会刺激色素沉着;④ 饮食中增加蛋白质(如鸡胸肉、鸡蛋)和维生素C(如南瓜、西兰花)的摄入,促进皮肤修复;⑤ 不要过早撕掉伤口结痂,让其自然脱落,以免撕伤新生组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