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的腹部是其身体结构中功能最复杂的区域之一,集消化、吸收、代谢、排泄及生殖等多重功能于一体,深入了解猫咪腹部的结构,不仅有助于理解其生理机制,更能为日常健康监测和疾病识别提供依据,从外到内,猫咪腹部可分为腹壁结构和腹腔内器官两大部分,两者协同完成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。
腹壁结构:腹腔的“保护墙”
猫咪的腹壁是包裹腹腔的肌性-纤维性结构,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肌肉层、腹膜外组织及壁腹膜,各层分工明确,共同构成腹腔的屏障。
皮肤层是腹壁最外层,相较于背部皮肤,腹部皮肤更薄、更柔软,且毛囊密集,分布着被毛(无毛品种除外),皮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、神经和汗腺(但猫咪汗腺不发达,主要依赖呼吸和舔舐散热),具有保护、调节体温和感觉功能,部分猫咪腹部皮肤颜色较浅,甚至可见皮下血管网,这是正常现象,但需注意避免阳光暴晒导致晒伤。
皮下组织位于皮肤深层,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,脂肪层的厚度因猫咪体型、营养状况而异,肥胖猫咪脂肪层较厚,可提供能量储备和缓冲保护;瘦弱猫咪则脂肪较少,能清晰触摸到肌肉层,皮下组织内分布着浅血管、淋巴管和神经,同时也是注射给药的常用部位(皮下注射)。
肌肉层是腹壁的主体,由四对扁肌和一对纵肌组成,从外向内依次为腹外斜肌、腹内斜肌、腹横肌和腹直肌,腹外斜肌呈扇形覆盖腹侧壁,收缩时可协助呼气、转动躯干;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,纤维方向与之垂直,参与呼气、增加腹压;腹横肌最内层,纤维环绕腹部,是维持腹压的核心肌肉;腹直肌沿腹白线两侧纵向分布,收缩时可使脊柱弯曲,这些肌肉通过肌腱膜交织成网,既坚固又有弹性,能在呼吸、排便、奔跑等活动中协调收缩,保护腹腔脏器。
腹膜外组织及壁腹膜是腹壁的最内层,腹膜外组织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,填充于肌肉与壁腹膜之间;壁腹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,覆盖于腹壁内面,能分泌少量浆液,减少腹腔器官活动时的摩擦,壁腹膜与覆盖脏器的脏腹膜共同围成潜在的“腹膜腔”,正常情况下含有少量浆液,起润滑作用。
腹壁层次 | 主要结构 | 功能特点 |
---|---|---|
皮肤层 | 表皮、真皮、毛囊、被毛 | 保护、调节体温、感觉,薄且柔软,被毛分布不均(无毛品种除外) |
皮下组织 | 疏松结缔组织、脂肪层 | 储存能量、缓冲保护,厚度因体型差异大,为皮下注射部位 |
肌肉层 | 腹外斜肌、腹内斜肌、腹横肌、腹直肌 | 维持腹压、协助呼吸和运动,多层交错,坚固有弹性 |
腹膜外组织及壁腹膜 | 疏松结缔组织、壁腹膜 | 填充间隙,壁腹膜分泌浆液润滑腹膜腔,减少脏器摩擦 |
腹腔内器官:功能的核心区域
腹腔是猫咪最大的体腔,上以膈肌与胸腔分隔,下以骨盆盆膈与盆腔相连,内含消化、泌尿、生殖等多个系统的核心器官,这些器官被脏腹膜覆盖,并通过韧带、系膜固定于腹壁。
消化系统器官是腹腔的主体,负责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排泄,胃位于左季肋区,呈囊状,入口为贲门(与食管相连),出口为幽门(与十二指肠相连),胃壁黏膜富含腺体,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,初步分解蛋白质,同时通过蠕动搅拌食糜,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,分为十二指肠(连接胃,接受肝脏和胰腺的消化液)、空肠(最长,绒毛密集,负责营养吸收)和回肠(与大肠相连,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),肝脏位于右季肋区,是最大的实质性器官,分为左、中、右三叶,分泌胆汁(储存在胆囊,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乳化),同时参与糖原储存、解毒、蛋白质合成等代谢活动,胰腺呈“V”形横跨于十二指肠弯曲处,兼具外分泌(分泌胰液,含多种消化酶)和内分泌(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,调节血糖)功能,脾脏位于胃大弯左侧,长条形,是最大的淋巴器官,参与免疫应答、血液过滤和储存红细胞,大肠包括盲肠(短小,位于回肠与结肠交界处)、结肠(分为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,主要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)和直肠(连接肛门,储存和排出粪便)。
泌尿系统器官负责代谢废物的排泄和内环境稳态,肾脏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,位于腰椎两侧,右肾略偏前,左肾略偏后,形如蚕豆,肾脏由肾单位(肾小体和肾小管)构成,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尿液,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、酸碱平衡和血压,输尿管是一对细长肌性管道,连接肾盂与膀胱,通过蠕动将尿液输送至膀胱,膀胱位于耻骨前方的盆腔内,是囊状储尿器官,壁层由平滑肌构成(逼尿肌),黏膜形成许多皱襞,充盈时伸展,排尿时收缩,经尿道排出体外(公猫尿道较长且细,易出现尿闭)。
生殖系统器官因性别而异,母猫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(位于肾后方,椭圆形,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)、输卵管(连接卵巢与子宫,输送卵子)、子宫(双角子宫,位于盆腔和腹腔交界处,胚胎发育场所)和阴道(连接子宫与外生殖器),公猫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(位于阴囊内,分泌雄激素和精子)、附睾(储存精子并促进其成熟)、输精管(输送精子)和阴茎(公猫阴茎骨存在,勃起时尿道形成“尿道突”,用于交配)。
腹部的功能与健康意义
猫咪腹部的复杂结构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:消化系统通过机械性消化(咀嚼、胃肠蠕动)和化学性消化(消化酶分解)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,经小肠吸收后供全身利用;泌尿系统通过肾脏过滤血液,将代谢废物(如尿素、肌酐)以尿液形式排出;生殖系统则承担繁衍后代的任务,腹壁肌肉的收缩参与呼吸、排便、呕吐等生理活动,而腹膜腔的浆液润滑则确保器官活动的顺畅性。
腹部结构的异常往往提示疾病的存在,腹膜炎可导致腹膜腔积液,触摸时出现波动感;胃扩张扭转会引起腹部膨隆、剧烈腹痛;肝肿大或肾肿大可在腹部触及包块;膀胱结石或尿闭会导致膀胱充盈,触诊时感觉坚硬,日常观察猫咪腹部形态(是否膨隆、凹陷)、触摸时反应(是否抗拒、疼痛)以及呼吸状态(是否因腹压影响呼吸),是早期发现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。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给猫咪做腹部触诊时,正常和异常的区别是什么?
解答:正常情况下,猫咪腹部柔软且有一定弹性,触摸时肌肉轻微收缩,无硬块、无疼痛反应,呼吸时腹部自然起伏,异常情况包括:腹部紧张、僵硬(提示腹痛或腹膜炎);触摸到硬块或包块(可能是肿瘤、器官肿大或异物);有波动感(提示腹水或囊肿);猫咪抗拒触摸、嚎叫或攻击行为(提示疼痛);腹部明显膨隆(可能是胃扩张、腹水或肿瘤)或凹陷(可能是脱水、营养不良),若发现异常,需及时就医检查。
问题2:猫咪频繁舔舐腹部且抗拒触摸,可能是什么问题?
解答:猫咪频繁舔舐腹部且抗拒触摸,多与局部或内脏疼痛、皮肤问题有关,常见原因包括:皮肤感染(如湿疹、真菌感染、寄生虫叮咬,导致瘙痒和疼痛);外伤(如抓伤、咬伤或撞击,引起软组织损伤);内脏疾病(如膀胱炎、尿闭导致的下腹部疼痛,胰腺炎、胃肠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,或肝、肾疾病导致的弥漫性腹痛);腹腔异物(如误食线绳等,可能引起肠梗阻和腹痛),应激或焦虑也可能导致过度舔舐,但通常不会伴随抗拒触摸,建议观察是否伴有呕吐、腹泻、排尿异常等症状,及时带猫咪做腹部超声、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