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腺病毒(Canine Adenovirus, CAV)是感染犬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,属于腺病毒科,为双链DNA病毒,根据抗原性和致病性差异,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CAV-1(犬腺病毒I型)和CAV-2(犬腺病毒II型),两者基因组结构高度相似,但致病靶器官不同:CAV-1主要侵害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,引起传染性犬肝炎;CAV-2则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,是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(俗称“犬窝咳”)的主要病原之一,CAV-2疫苗对CAV-1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作用,因此目前临床上多使用CAV-2活疫苗同时预防两种病毒感染。

狗狗犬腺病毒

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

犬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,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周,在污染的犬舍、食具、衣物等物体表面能保持数月至一年的感染活性,但对常用消毒剂(如苯扎氯铵、过氧乙酸、次氯酸钠)敏感,可有效灭活,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,CAV-1可通过病犬的唾液、鼻分泌物、尿液、粪便及眼分泌物排出,健康犬经口腔、鼻腔或黏膜接触感染;CAV-2则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在犬密集场所(如宠物店、犬舍、犬公园)易引发聚集性感染,幼犬、未免疫犬、应激状态(如运输、换环境)下的犬只及免疫缺陷犬更易感,其中3-6月龄幼犬因母源抗体下降,感染风险最高。

临床症状与疾病类型

传染性犬肝炎(CAV-1感染)

潜伏期3-9天,临床分为超急性、急性和隐性感染,超急性型常见于幼犬,突发高热(40.5℃以上)、精神萎靡、呕吐带血(胃黏膜出血)、腹泻(粪便带血)、腹痛,部分犬在12-24小时内因急性肝功能衰竭或内出血死亡;急性型病程1-2周,表现为高热、食欲废绝、结膜苍白、眼鼻分泌物增多,特征性症状为“蓝眼”——病毒感染导致角膜水肿、混浊,呈蓝白色,通常持续1-2周后消退;隐性感染犬无明显症状,但可长期排毒,成为传染源。

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(CAV-2感染)

潜伏期3-7天,主要症状为干咳、阵发性咳嗽(运动或兴奋时加重),部分犬伴有流鼻涕(浆液性或黏液性)、精神轻度沉郁、食欲下降,体温一般正常或轻微升高,病程多为1-3周,幼犬、老年犬或继发细菌感染(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)时,可能发展为支气管肺炎,出现呼吸困难、发热、脓性鼻涕等症状。

狗狗犬腺病毒

诊断与治疗

诊断

结合临床症状(如肝炎的“蓝眼”、窝咳的干咳)和病史(接触史、免疫史)可初步怀疑,确诊需实验室检测:

  • 病毒分离:采集病犬血液(CAV-1)、鼻咽拭子(CAV-2)或眼分泌物,接种于犬肾细胞系,观察细胞病变(CPE);
  • PCR检测:快速、特异性高,可区分CAV-1和CAV-2,适用于早期诊断;
  • 血清学检测:ELISA或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,适用于回顾性诊断或群体筛查。

治疗

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:

  • CAV-1肝炎:保肝(如谷胱甘肽、水飞蓟素)、止血(维生素K1)、补液(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)、控制继发感染(广谱抗生素,如头孢菌素);
  • CAV-2感染:镇咳(如右美沙芬,避免使用强效镇咳药抑制排痰)、雾化(缓解呼吸道黏膜水肿)、继发感染时使用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);
  • 护理:提供安静、温暖的环境,给予易消化食物,避免剧烈运动。

预防措施

预防犬腺病毒感染的核心是疫苗接种,同时结合环境管理和生物安全:

狗狗犬腺病毒

  • 疫苗接种:核心疫苗之一,推荐幼犬6-8周龄首免(CAV-2活疫苗),间隔2-3周加强1次,共2-3次;成年犬每年或每3年加强1次(根据疫苗类型和当地兽医建议);
  • 环境管理:定期消毒犬舍、食具、玩具(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),避免犬只密集接触,新引进犬需隔离观察2周;
  • 生物安全:病犬应隔离至症状消失,接触病犬的人员需消毒衣物和手,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中。

犬腺病毒感染相关FAQs

Q1:犬腺病毒感染后,狗狗会终身免疫吗?
A:自然感染CAV-1后,犬通常能获得1-2年的坚强免疫力,但免疫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感染严重程度不同而异;CAV-2感染后免疫力较弱,可能再次感染,需要注意的是,自然感染可能伴随“蓝眼”等并发症,而接种疫苗(尤其是CAV-2疫苗)可安全有效获得免疫力,且对CAV-1有交叉保护,因此推荐通过疫苗接种而非依赖自然感染获得免疫。

Q2:狗狗接种犬腺病毒疫苗后会有不良反应吗?
A: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、短暂的不良反应,如精神沉郁、食欲下降、注射部位轻度肿胀,通常1-2天内自行消退,无需特殊处理,极少数犬可能出现过敏反应(如面部肿胀、瘙痒、呼吸困难),需立即就医,建议接种后留院观察30分钟,回家后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,密切观察24小时,若出现持续呕吐、腹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及时联系兽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