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第一次生产对母犬和主人来说都是考验,提前了解生产流程和注意事项,能帮助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,以下从产前准备、生产过程观察、产后护理等方面详细说明,确保新手主人能从容应对。
产前准备:为母犬和幼犬创造安全环境
母犬怀孕约63天(60-65天均属正常),产前1-2周需开始准备,避免临时慌乱。
打造舒适产房
选择家中安静、避光、温暖的房间(如次卧、书房),远离嘈杂区域,准备产箱(可用大纸箱、宠物专用产箱),底部铺吸水性强的旧毛巾或尿垫,上面再铺一层一次性产垫(方便更换),产箱四周高度不低于30厘米,防止幼犬爬出,一侧留出入口,方便母犬进出,产房温度保持在22-25℃,避免穿堂风。
备齐生产用品
提前准备以下物品,可整理成表格备用:
物品类别 | 具体物品 | 用途 |
---|---|---|
医疗用品 | 碘伏、75%酒精、消毒剪刀、棉线/宠物脐带结扎线、一次性手套 | 脐带消毒、结扎;助产时保持卫生 |
清洁用品 | 干净毛巾、吸水纸巾、宠物专用干洗粉 | 擦拭幼犬身体、清理口鼻黏液;母犬产后清洁 |
营养补给 | 羊奶粉、葡萄糖水、营养膏、易消化狗粮(如泡软的肉粥) | 母犬产后补充体力;幼犬辅助喂养 |
应急物品 | 宠物保温箱、宠物用听诊器(可选)、兽医联系方式 | 幼犬保温;监测母犬心跳;难产时紧急求助 |
观察临产信号
母犬产前24-48小时会出现明显征兆:
- 行为变化:频繁刨窝、焦躁不安、喜欢躲在角落,拒绝陌生人靠近;
- 生理变化:体温下降37.5℃以下(正常38-39℃),乳房肿胀,可挤出初乳;
- 分泌物变化:阴部有透明黏液流出,逐渐带血丝。
出现以上信号后,需密切观察,预计6-12小时内生产。
生产过程:耐心观察,适时介入
狗狗生产多为自主完成,主人需保持冷静,避免过度干预,正常生产流程分为3个阶段:
第一阶段:宫缩与开宫口(持续6-12小时)
母犬会呼吸急促、弓背、频繁排尿,腹部有明显收缩感,此阶段无需干预,只需陪伴在旁,轻声安抚,避免让它乱跑,若超过12小时无宫缩,或出现绿色分泌物(可能是胎儿缺氧),需立即送医。
第二阶段:胎儿娩出(每只幼犬间隔10分钟-2小时)
母犬会用力努责,胎儿通常头部先出(少数臀部先出属正常),胎膜包裹住幼犬,母犬会本能咬破胎衣,用舌头舔舐幼犬身体,刺激呼吸和血液循环,若母犬未及时处理,需人工辅助:
- 清理口鼻:用吸水纸巾轻擦幼犬口鼻黏液,确保呼吸道通畅;
- 断脐带:用棉线在脐带根部(距离腹部1-2厘米)结扎,剪断断端,用碘伏消毒;
- 刺激呼吸:轻拍幼犬胸部或用毛巾擦拭身体,直到发出叫声。
第三阶段:胎盘娩出(每只幼犬对应1个胎盘)
胎儿娩出后15-30分钟,母犬会排出胎盘,需及时捡走,防止误食导致肠胃不适,若胎盘滞留超2小时,可能引发子宫感染,需就医。
注意:若幼犬出生后10分钟无呼吸,可进行人工呼吸:一手握住幼犬身体,一手托住下巴,轻轻伸展颈部,每3秒吹气一次,直到恢复自主呼吸。
产后护理:母犬与幼犬并重
生产后母犬和幼犬身体虚弱,需细心护理,避免并发症。
母犬护理
- 环境与休息:保持产房安静,减少人员进出,让母犬充分休息,产后3天内避免洗澡,可用温湿毛巾擦拭乳房和臀部。
- 饮食调整:提供温热的流食(如羊奶粉+肉粥),产后1周逐渐过渡到狗粮,每天少量多餐(3-4次),补充钙质(如宠物钙片)和蛋白质,防止产后抽搐。
- 健康监测:观察恶露(产后3天内为暗红色,逐渐变淡),若带血、有异味或持续超过7天,可能子宫蓄脓,需立即就医;检查乳房是否有红肿、发热(乳腺炎症状),避免幼犬吮吸患处。
幼犬护理
- 吃足初乳:出生6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(含母源抗体),增强免疫力,若母犬奶水不足,用宠物奶瓶喂养羊奶粉(温度38℃左右,避免烫伤),每2-3小时一次,每次5-10ml。
- 保温防压:幼犬体温调节能力差,需用保温箱或热水袋(包裹毛巾)保持温度28-32℃,防止着凉,母犬起身时注意看护,避免压到幼犬。
- 健康检查:每天称重(正常每天增重10%),若体重不增或下降,可能是哺乳不足;观察脐带是否感染(红肿、流脓),及时消毒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生产时一直努责但生不出来怎么办?
A:若母犬持续努责超30分钟无胎儿产出,或胎儿仅部分露出但无法娩出,可能是胎位不正(如横位)、胎儿过大或母犬骨盆狭窄,属于难产,此时切勿强行拉扯胎儿,以免造成母犬产道撕裂或胎儿死亡,应立即送医,兽医可能会通过催产、剖腹产等方式助产。
Q2:幼犬出生后母犬拒绝哺乳怎么办?
A:母犬拒绝哺乳多因疼痛(如乳腺炎)、母性不足或幼犬吮吸无力,先检查母犬乳房是否有红肿、硬块,若有可能是乳腺炎,需及时就医;若乳房正常,可轻挤乳汁涂抹在幼犬嘴上,引导母犬舔舐,建立亲密感;若母犬长期拒绝哺乳,需人工喂养羊奶粉,用宠物奶瓶倾斜45°,避免乳汁进入气管导致呛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