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尿道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,多因尿液中的矿物质(如磷酸铵镁、草酸钙、尿酸盐等)结晶析出并沉积形成,常见于公猫(因尿道细长弯曲,更易堵塞),结石可导致尿道部分或完全梗阻,引发尿闭、肾积水、尿毒症等危急情况,需及时通过导尿等方式解除梗阻,否则可能危及生命,以下从疾病症状、导尿必要性、操作流程、术后护理及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。
尿道结石的典型症状与紧急识别
猫咪尿道结石梗阻的早期症状常被忽视,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表现,需高度警惕:
- 排尿异常:频繁蹲猫砂盆、努责但无尿或仅有少量血尿、尿液呈滴状或线状排出,公猫可能因疼痛而“嚎叫”。
- 精神与食欲:初期烦躁不安,后期因尿毒素潴蓄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拒食。
- 呕吐与脱水:梗阻导致肾盂压力升高,激活呕吐反射,同时因无法排尿出现皮肤弹性下降、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。
- 腹部触诊:膀胱充盈如“硬球”,按压时猫咪因疼痛强烈反抗。
若出现上述症状(尤其是完全无尿超过12小时),需立即就医——尿闭是急症,每延迟1小时,肾损伤风险增加,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肾衰竭或死亡。
导尿的必要性:解除梗阻的“救命措施”
尿道结石梗阻时,尿液无法排出,毒素在体内蓄积,导尿是快速恢复尿路通畅的核心手段,其必要性体现在:
- 缓解急性症状:立即解除梗阻,减轻膀胱压力,缓解疼痛与呕吐,防止肾损伤加重。
- 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:导尿后可通过尿液检查明确结石成分(如X光、B超或尿结晶分析),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(如溶解结石、手术取石)。
- 挽救生命:对于已出现尿毒症(如昏迷、心律失常)的猫咪,导尿结合输液治疗可帮助其度过危险期。
需注意,并非所有结石均需导尿:若结石较小且未完全梗阻,可通过药物(如促进排尿、溶解结石的处方粮)保守治疗;但完全梗阻时,导尿是唯一有效的紧急处理方式。
导尿操作流程:专业医疗下的规范步骤
导尿需在宠物医院由兽医操作,流程严格无菌,避免继发感染,以下是公猫导尿的典型步骤(母猫因尿道短直,操作相对简单):
术前准备
- 评估病情:通过触诊、B超、X光等检查确认梗阻位置、结石大小及膀胱状态,检查血常规、生化(评估肾功能与电解质)。
- 镇静与镇痛:猫咪因疼痛会剧烈反抗,需注射镇静剂(如苯二氮䓬类)和强效镇痛药(如布托啡诺),必要时全身麻醉(尤其对于躁动或脱水的猫咪)。
- 导尿器械准备:无菌软质导尿管(公猫用细导尿管,直径1.5-2.0mm)、润滑剂(如利多卡因凝胶)、无菌生理盐水、注射器(用于冲洗膀胱)、消毒用品(碘伏等)。
导尿操作
- 保定:助手将猫咪侧卧或仰卧固定,露出会阴部,剃毛并彻底消毒(范围从尿道口到肛门)。
- 尿道口暴露:用手指轻推包皮(公猫),露出阴茎头,再用棉签蘸取碘伏清洁尿道口。
- 插入导尿管:将导尿管前端涂抹润滑剂,左手轻握阴茎头,右手持导尿管顺着尿道生理弯曲缓慢插入(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推进,可调整角度或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扩张尿道)。
- 确认位置与冲洗:导尿管插入膀胱后,有尿液流出,用注射器抽取5-10ml无菌生理盐水经导尿管注入膀胱,再抽出,反复2-3次,冲洗出膀胱内小结石或血凝块。
- 固定与留置:导尿管末端连接尿袋或固定在猫咪腿部,留置时间一般为1-3天(根据结石大小与炎症程度决定),期间持续记录尿量(正常猫咪每日尿量约40-60ml/kg)。
术后处理
导尿完成后,需复查血生化(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),并给予抗感染(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)和抗炎治疗(如非甾体抗炎药),同时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。
导尿术后护理:促进恢复与预防并发症
导尿后1-3天是恢复关键期,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护理,避免导尿管脱落、感染或结石复发:
环境与活动管理
- 安静舒适:将猫咪置于单独、温暖、安静的房间,减少应激(如避免其他宠物干扰、降低噪音)。
- 限制活动:留置导尿管期间,限制剧烈运动(如奔跑、跳跃),防止导尿管移位或损伤尿道。
导尿管与伤口护理
- 每日观察:检查导尿管是否扭曲、脱落,尿道口有无渗血、分泌物或红肿(若有,需用碘伏消毒并联系兽医)。
- 尿袋管理:若使用尿袋,需每日排空并更换收集袋,保持引流系统低于膀胱水平,防止尿液反流。
饮食与用药
- 饮食调整:术后初期(6-12小时)禁食水,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少量流质(如羊奶粉),逐渐过渡到泌尿道处方粮(如s/d、c/d,可溶解结石或预防复发),避免高镁、高磷食物(如海鲜、内脏)。
- 按时用药:严格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(预防尿路感染)、止痛药(缓解尿道刺激症状)和促进排尿的药物(如坦索罗辛),不可擅自停药。
排尿观察
拔管后需密切观察排尿情况:正常尿液应呈淡黄色、清澈,若出现尿频、尿血、排尿困难或努责,可能提示尿道再次狭窄或残留结石,需立即复查。
术后每日观察要点
观察项目 | 正常表现 | 异常表现 | 处理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精神状态 | 活跃、反应灵敏 | 萎靡、嗜睡、抗拒触摸 | 立即联系兽医 |
排尿情况 | 尿量正常、尿色清澈 | 尿血、尿闭、排尿困难 | 复查B超或X光 |
尿道口 | 干净、无红肿分泌物 | 渗血、脓性分泌物、红肿 | 消毒并使用抗生素 |
食欲与饮水量 | 逐渐恢复,饮水量增加 | 拒食、饮水明显减少 | 调整饮食,必要时输液 |
尿道结石复发的预防:长期管理是关键
导尿或取石术后,约30%-50%的猫咪会在1-2年内复发,需通过长期管理降低风险:
饮食调整(核心措施)
- 泌尿道处方粮:根据结石成分选择(如磷酸铵镁结石选s/d,可酸化尿液、溶解结石;草酸钙结石选c/d,限制钙摄入),需长期喂食(至少6个月以上)。
- 增加水分摄入:湿粮含水量70%以上,可有效稀释尿液;也可使用流动饮水机(吸引猫咪饮水),或每天多次用针筒喂水(每次5-10ml)。
定期体检
- 每3-6个月检查尿常规(早期发现结晶或感染),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(监测结石是否复发或增大)。
环境与应激管理
- 减少环境变化(如搬家、新宠物),提供充足猫爬架、玩具,避免因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(应激是结石复发的诱因之一)。
控制体重
- 肥胖猫咪患结石风险更高,需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控制体重(理想体重为腰肋可触及、腹部无明显赘肉)。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猫咪导尿后多久能恢复正常?
答:导尿后恢复时间取决于梗阻程度与肾功能状况,一般留置导尿管1-3天,拔管后24-48小时内若能正常排尿、食欲恢复,即可视为“度过急性期”;但肾功能完全恢复需1-2周,期间需限制活动、喂食处方粮,并每周复查尿常规,直至指标正常,若拔管后仍无法排尿,可能需再次导尿或手术(如尿道造口术)。
问题2: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猫咪尿道结石复发?
答:饮食预防的核心是“调整尿液成分”:①选择泌尿道处方粮(如希尔斯s/d、皇家泌尿道粮),根据结石类型控制矿物质(如草酸钙结石限制钙、草酸摄入,磷酸铵镁结石酸化尿液);②增加水分摄入(湿粮+流动饮水),每日饮水量达到体重的5%-10%(如4kg猫咪每日需200-400ml水);③避免高盐、高蛋白食物(如火腿、干粮作为主食需适量),可偶尔添加南瓜泥(增加纤维,促进排尿),长期坚持饮食管理,可降低50%以上的复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