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疝气病是指腹腔内的组织器官(如肠道、网膜、膀胱等)通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异常脱出,形成局部包块的一种常见疾病,各年龄段犬只均可发生,幼犬多见先天性疝气,成年犬则以外伤或后天性因素为主,若不及时治疗,嵌顿、绞窄等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,需引起主人高度重视。
疝气病的类型与特点
根据脱出部位和病因,狗狗疝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,不同类型的症状和风险差异较大:
疝气类型 | 常见部位 | 病因 | 典型症状 |
---|---|---|---|
脐疝 | 肚脐周围 | 先天性:脐部闭合不全;后天性:幼犬抓挠、舔舐导致脐部撕裂 | 肚脐处圆形或椭圆形柔软包块,可回纳(按压能推回腹腔),哭闹、排便或用力时包块增大 |
腹股沟疝 | 腹股沟区(大腿根部内侧) | 先天性:腹股沟环未闭;后天性:怀孕、肥胖、便秘导致腹压增高,或外伤 | 腹股沟处单侧或双侧包块,母犬可能含子宫或卵巢,公犬可能含肠道,严重时出现呕吐、精神沉郁 |
腹壁疝 | 腹壁肌肉薄弱处 | 外伤(如撞击、咬伤)、手术切口感染、衰老导致肌肉退化 | 腹壁局部隆起,触诊可触及缺损边缘,疼痛明显,嵌顿时包块变硬、无法回纳 |
膈疝 | 膈肌(胸腔与腹腔之间) | 外伤(车祸、坠落)、先天膈肌发育不良 | 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呕吐(可能带血)、运动不耐受,严重时休克,胸腔听诊可闻肠鸣音 |
会阴疝 | 会阴部(肛门与生殖器之间) | 盆隔肌松弛(常见于老年公犬)、便秘、前列腺疾病 | 会阴部肿胀,排便困难,可能含直肠或膀胱,部分狗狗出现排尿困难 |
病因分析
先天性疝气多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,如脐疝是脐孔在出生后未完全闭合,腹股沟疝是腹股沟环过大或未闭,此类疝气常见于幼犬,部分脐疝可能在3月龄前随生长自愈,但超过6个月未闭合需手术干预。
后天性疝气多因腹压突然增高或腹壁损伤导致,常见诱因包括:外伤(车祸、跌落、被踩踏)、慢性便秘、频繁呕吐、怀孕(子宫压迫腹壁)、肥胖(腹部脂肪过多导致腹壁薄弱)、剧烈运动(如跳跃、攀爬)等,老年犬因肌肉退化,也易发生腹壁疝或会阴疝。
临床症状与风险
典型症状表现为局部包块,但不同疝气的伴随症状不同:脐疝和腹股沟疝的包块通常柔软,可回纳;腹壁疝和会阴疝的包块可能固定且疼痛;膈疝则因胸腔受压,以呼吸困难为首要表现。
最危险的情况是“嵌顿疝”:即脱出的组织器官被疝环卡压,导致血液循环障碍,此时包块变硬、无法回纳,狗狗出现剧烈疼痛、呕吐(可能带血或粪便样物)、精神萎靡、发热,甚至休克,嵌顿疝需立即手术,否则肠道等组织坏死会引发腹膜炎,死亡率极高。
诊断方法
兽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确诊:
- 临床触诊:让狗狗不同姿势(站立、仰卧)观察包块变化,尝试回纳判断是否可复,触诊疝环大小和疼痛程度。
- 影像学检查:B超可清晰显示脱出组织的性质(肠道、膀胱等)及血流情况;X光对膈疝诊断价值高,可观察到胸腔内有肠道或胃泡影;腹壁疝需结合CT评估缺损范围。
- 血液检查:嵌顿或绞窄时,白细胞计数、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,肌酐、尿素氮可能反映肾功能损伤。
治疗方案
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,尤其对于嵌顿疝、大型疝环或非自愈性疝气,需尽早手术修补。
- 术前准备:禁食禁水6-8小时,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嵌顿疝需先抗休克治疗。
- 手术方式:麻醉后还纳脱出组织,修补疝环(小型疝用可吸收缝线缝合,大型疝或腹壁缺损需用人工补片加固),同时处理坏死组织(如肠切除吻合术)。
- 术后护理:佩戴伊丽莎白圈防止舔舐伤口,限制运动2-4周(避免跑跳、爬楼梯),保持伤口干燥,每日消毒;喂食易消化食物(如处方粮),避免便秘;术后7-10天拆线,定期复查。
预防措施
- 幼犬管理:发现脐疝避免挤压,3月龄前未自愈及时手术;避免幼犬剧烈运动或高处跳下。
- 控制体重:肥胖会增加腹压,需通过合理饮食(定时定量、低脂粮)和运动(散步、游泳)维持理想体重。
- 预防外伤:遛狗牵绳,避免与大型犬冲突,家中做好防护(如阳台防护网、地面防滑)。
- 慢性病管理:及时治疗便秘、咳嗽、前列腺疾病等,减少腹压反复增高。
- 老年犬护理:定期体检(7岁以上建议每年1次),关注会阴部、腹壁变化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
相关问答FAQs
问:狗狗脐疝一定会自愈吗?
答:部分幼犬(尤其是3月龄内)的脐疝可能因脐环逐渐闭合而自愈,但需满足以下条件:包块柔软、可完全回纳、无疼痛或感染迹象,若超过6个月仍未自愈,或包块增大、变硬,则需手术,避免嵌顿风险,自愈期间需避免狗狗抓挠、舔舐脐部,必要时佩戴伊丽莎白圈。
问:疝气手术后狗狗多久能恢复正常?
答:术后恢复时间因手术复杂程度和狗狗年龄而异,一般拆线(术后7-10天)后,伤口初步愈合,但需限制运动2周,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裂开;1个月内避免洗澡,防止伤口感染;饮食上从流食过渡到正常粮,观察排便情况,老年犬或有并发症的狗狗恢复较慢,可能需1-2个月,若术后出现呕吐、伤口红肿、精神异常,需立即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