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主人会关注狗狗的毛发是否亮泽、体重是否标准,却容易忽略口腔健康这一重要环节,狗狗牙畸形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口腔问题,不仅影响美观,更可能引发连锁健康反应,据统计,国内3岁以上狗狗中,存在牙齿异常的比例超过60%,其中牙畸形占比近35%,狗狗牙畸形究竟有哪些表现?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又该如何科学应对呢?

狗狗牙畸形

牙齿畸形的“五种常见面孔”

狗狗牙畸形并非单一问题,根据牙齿发育、排列和咬合异常的表现,可分为以下几类,具体特征及高发品种如下表所示:

类型 核心特征 高发品种
乳牙滞留 恒牙已萌出,但对应乳牙未脱落,导致“双排牙”,常见于下颌门牙。 泰迪、比熊、约克夏等小型犬
错颌畸形 上下颌牙齿咬合异常,如“地包天”(下颌前突)、“天包地”(上颌前突),或一侧牙齿咬合不齐。 斗牛犬、巴哥犬、柯基犬
牙齿拥挤 牙齿数量过多或颌骨空间不足,导致牙齿排列歪斜、重叠,易藏食物残渣。 贵宾犬、雪纳瑞、博美犬
额外牙 除正常齿数外,多生1颗或多颗牙齿,可能占据正常牙列位置,或挤压邻牙导致牙根吸收。 吉娃娃、腊肠犬、迷你雪纳瑞
腭裂 口腔上腭先天性裂开,导致鼻腔与口腔相通,常伴牙齿排列异常,影响进食和发音。 部分纯种犬(如腊肠犬、边境牧羊犬)

是什么“偷走”了狗狗的整齐牙齿?

狗狗牙畸形的成因复杂,既与先天遗传密切相关,也受后天因素影响。

遗传因素是“主谋”:小型犬因下颌骨发育相对较短,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乳牙滞留和牙齿拥挤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大型犬;而斗牛犬、巴哥犬等短吻犬,因头骨结构特殊,上下颌长度不匹配,几乎100%存在错颌畸形问题,腭裂也常与特定品种的遗传基因直接相关。

后天习惯是“帮凶”:长期以软粮、湿粮为主食,缺乏啃咬硬物的锻炼,会导致颌骨肌肉发育不足,牙齿失去正常萌出动力;幼犬时期啃咬异物(如塑料玩具、家具)可能改变牙齿生长方向;钙磷比例失衡(如长期喂食自制饭缺乏钙补充)会影响牙根发育,增加牙齿松动和排列异常风险。

狗狗牙畸形

牙齿不齐不只是“不好看”,健康隐患不容忽视

部分主人认为“狗狗牙齿歪点无所谓”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,牙畸形会引发“口腔健康危机”,甚至波及全身:

  • 咀嚼功能下降:牙齿咬合异常会导致咀嚼效率降低,食物未被充分磨碎就进入胃肠道,增加消化负担,长期可能引发慢性腹泻、营养不良。
  • 口腔疾病“加速器”:拥挤、重叠的牙齿间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牙菌斑,形成牙结石,进而引发牙龈炎、牙周炎,严重时会导致牙槽骨吸收、牙齿脱落,数据显示,存在牙畸形的狗狗,牙周病发病率是正常牙齿狗狗的3-5倍。
  • 全身性感染风险:牙周袋中的细菌可能通过破损的牙龈进入血液,随血液循环感染心脏(引发心内膜炎)、肾脏(导致肾小球肾炎)等器官,对老年犬尤其危险。
  • 行为异常:口腔疼痛会导致狗狗拒绝进食、挑食,或因不适频繁抓挠嘴巴,甚至出现情绪暴躁、攻击性增强等问题。

科学预防与治疗:让狗狗拥有“健康齿”

预防是关键:幼犬3月龄后,可逐渐提供干粮、洁齿骨等硬度适中的食物,促进颌骨发育和牙齿自然清洁;避免让狗狗啃咬易变形的异物(如拖鞋、布偶),选择磨牙绳、耐咬玩具替代;从6月龄起,每月检查一次牙齿,重点关注乳牙是否按时脱落。

治疗需“对症下药”

  • 乳牙滞留:一旦发现恒牙已萌出但乳牙未脱落,需及时就医拔除滞留乳牙(建议在6-8月龄前完成),否则恒牙会排列在错误位置。
  • 错颌畸形:轻度错颌(如轻微牙齿不齐)若不影响进食,可定期观察;严重“地包天”或“天包天”导致咀嚼困难时,需佩戴专业牙套矫正(需在兽医麻醉下定制矫正器)。
  • 牙齿拥挤:伴发牙周病时,需先洗牙、清除牙结石,再拔除多余牙齿或过度倾斜牙,恢复牙列间隙。
  • 额外牙/腭裂:额外牙需通过手术拔除,防止压迫邻牙;腭裂严重者需修补手术,改善进食和鼻腔密封性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:狗狗牙畸形一定要治疗吗?如果只是轻微歪斜不处理会怎样?
答:需根据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,若仅是轻微牙齿不齐,不影响咀嚼、无牙龈红肿或口臭,可定期观察并加强口腔清洁;但乳牙滞留、额外牙、严重错颌等必须及时治疗——乳牙滞留会导致恒牙排列异常,额外牙可能压迫牙根引发疼痛,错颌畸形会加速牙周病进展,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和全身感染。

狗狗牙畸形

问:如何在家初步判断狗狗是否有牙畸形?
答:可通过“三看”自查:一看牙齿替换,6月龄后若仍有乳牙未脱落(尤其下门牙),需警惕乳牙滞留;二看咬合合拢,观察上下牙齿是否像“齿轮”一样紧密咬合,若上门牙盖住下门牙过多(天包地)或下门牙突出到上门牙外(地包天),属于错颌畸形;三看牙齿排列,牙齿是否歪斜、重叠,或牙龈处有“多出来的小尖牙”(额外牙),若发现以上任一情况,建议及时带到宠物医院拍摄口腔X光片,明确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