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也会掉牙,这是许多宠物主人可能忽略的生理现象,与人类不同,狗狗的掉牙主要发生在幼犬时期的换牙阶段,成年后若护理不当也可能出现牙齿脱落问题,了解狗狗的牙齿生长周期和护理要点,有助于守护它们的口腔健康。

狗狗也掉牙

幼犬期:自然的“换牙过程”

狗狗的牙齿生长分为乳牙期和恒牙期,幼犬出生后3-4周开始长出乳牙,共28颗,包括门齿、犬齿和前臼齿,3-4个月时,乳牙会逐渐松动脱落,被42颗恒牙取代,这个过程通常持续2-3个月,换牙期间,狗狗可能出现牙龈红肿、食欲下降、喜欢啃咬家具等行为,这是因为牙龈发痒需要摩擦缓解,主人应提供磨牙玩具(如橡胶咬胶、冰冻胡萝卜),避免啃咬硬物导致乳牙滞留或恒牙生长异常,若发现乳牙未脱落而恒牙已长出(俗称“双排牙”),需及时就医拔除,否则易引发牙周病。

成年期:牙齿健康的“关键期”

成年狗狗(1-7岁)的牙齿应稳固且洁白,若出现无故掉牙,多为口腔疾病信号,最常见的诱因是牙结石和牙周病,由于食物残渣积累,细菌形成牙菌斑,进而钙化为牙结石,压迫牙龈导致萎缩、牙齿松动,外伤(如啃咬硬物碰撞)、营养不良(缺乏钙、维生素D)或某些系统性疾病(如肾病、糖尿病)也可能引发牙齿脱落,成年狗狗需定期刷牙(每周2-3次,使用宠物专用牙膏),配合洁齿零食(如洁骨、磨牙饼干),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检查,必要时洗牙清除牙结石。

老年期:牙齿问题的“高发期”

7岁以上的老年狗狗,牙齿磨损和牙龈退化加剧,掉牙风险显著增加,此时牙齿可能因釉质磨损、牙髓暴露变得敏感,导致咀嚼困难、食欲减退,部分老年狗还会出现肿瘤性囊肿或牙龈增生,需通过X光检查判断牙根健康状况,护理上应以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(如湿粮、泡软的干粮),避免过硬食物加重牙齿负担,同时增加口腔检查频率(每半年1次),对严重松动的牙齿及时拔除,防止感染扩散至全身。

狗狗也掉牙

狗狗牙齿数量对比表

牙齿类型 门齿(颗) 犬齿(颗) 前臼齿(颗) 臼齿(颗) 总计(颗)
乳牙 6 2 8 0 16
恒牙 12 4 16 10 42

异常掉牙的警示信号

若狗狗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就医:牙齿脱落伴随牙龈出血、脓肿;口臭严重、流口水;咀嚼时疼痛呜咽;食欲突然下降或只吃一侧牙齿,这些可能是牙周脓肿、牙根吸收或口腔肿瘤的表现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心脏、肾脏等重要器官。

相关问答FAQs

Q:狗狗换牙期可以洗澡吗?
A:不建议在换牙期频繁洗澡,此时狗狗免疫力较低,洗澡后易受凉感冒,且应激反应可能加剧牙龈不适,若必须洗澡,需注意保暖,避免吹风机直吹面部,洗后尽快擦干。

Q:狗狗掉牙后需要补充钙质吗?
A:需根据情况判断,幼犬换牙期适当补钙(如宠物钙粉、含钙零食)可促进恒牙发育,但过量补钙可能导致骨骼钙化异常,成年狗狗若因掉牙就医,兽医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补钙,自行盲目补充反而可能造成代谢负担。

狗狗也掉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