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的心脏是它们生命的“发动机”,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每天要跳动数万次,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,与人类心脏类似,狗狗的心脏也是一个精密的“泵”,由四个腔室(左心房、右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室)、四个瓣膜(二尖瓣、三尖瓣、主动脉瓣、肺动脉瓣)以及心肌、血管等组成,共同维持着血液循环的稳定,由于遗传、年龄、疾病等因素,狗狗的心脏也可能出现问题,甚至危及生命,了解狗狗心脏的结构、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,能帮助主人更好地守护毛孩子的健康。

狗狗心脏里

狗狗心脏的精密构造与功能

狗狗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,夹在两肺之间,约1/3在胸腔中线左侧,2/3在右侧,它的基本结构与人类相似,但具体大小和功能会因品种、体型差异而略有不同,小型犬的心脏约重30-100克,而大型犬(如大丹犬)的心脏可达400克以上,这与它们的基础代谢率和运动需求直接相关。

心脏的四个腔室中,心房(左心房、右心房)负责接收血液,心室(左心室、右心室)则负责将泵入血液,右心房接收全身回流的静脉血(含氧量低),通过右心室泵入肺动脉,经肺部气体交换后变成含氧血,再由左心房接收,通过左心室泵入主动脉,输送至全身,四个瓣膜如同“单向阀门”,确保血液只能单向流动:当心室收缩时,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,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;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则阻止血液在心室舒张时倒流回心室。

心肌是心脏的主要构成部分,其收缩力直接决定泵血效率;冠状动脉则为心肌自身提供氧气和营养,保证心脏持续工作,这种精密的结构设计,让狗狗的心脏能根据身体需求调节泵血量——比如运动时,心率加快、心肌收缩力增强,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;休息时,则通过调节降低能耗。

狗狗心脏里的“隐形杀手”:常见心脏疾病

尽管狗狗的心脏强大,但也可能因多种原因出现疾病,其中以下几种较为常见,且不同品种、年龄的狗狗高发类型不同:

二尖瓣心脏病(MVD)

这是小型犬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,发病率约占所有心脏病的60%以上,尤其高发于吉娃娃、贵宾、博美、约克夏等小型犬,平均发病年龄为8-10岁。

  • 病因:二尖瓣瓣膜因长期受血流冲击发生退行性病变(纤维化、增厚、卷曲),导致瓣膜关闭不全,血液从左心室反流回左心房,使左心房压力升高,逐渐扩张,最终引发肺淤血(呼吸困难)和左心衰竭。
  • 症状:早期无明显表现,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咳嗽(尤其是夜间或运动后)、运动不耐受(跑几步就累)、呼吸急促、体重下降、甚至腹水(肝脏淤血导致)。
  • 诊断:通过听诊(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)、X光(左心房增大)、超声心动图(金标准,可观察瓣膜形态及反流程度)确诊。
  • 治疗:早期无需药物,需控制运动、低盐饮食;中晚期使用利尿剂(减轻肺淤血)、血管扩张剂(降低心脏负荷)、强心药(改善心肌收缩力)等,但无法根治,需长期管理。

扩张型心肌病(DCM)

这是一种以心腔扩张、心肌收缩力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,常见于大型犬,如杜宾、爱尔兰猎狼犬、大丹犬、金毛寻回犬等,部分品种(如杜宾)有遗传倾向。

狗狗心脏里

  • 病因:遗传因素(部分品种存在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突变)或营养缺乏(如牛磺酸、肉碱缺乏,目前商业犬粮中已普遍添加)。
  • 症状:早期表现为嗜睡、食欲不振、运动不耐受;随着病情进展,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全身器官供血不足,可能出现突发呼吸困难、咳嗽(白色泡沫状痰)、腹水、四肢末梢发绀(缺氧),甚至猝死(因恶性心律失常)。
  • 诊断:超声心动图(心腔扩大、室壁运动减弱)、心电图(心律失常)、血液检查(心肌酶谱升高)。
  • 治疗:以对症支持为主,使用强心药(如匹莫苯丹)、利尿剂、抗心律失常药;限制运动,低盐饮食;补充牛磺酸(若缺乏),预后较差,多数狗狗在确诊后数月到数年内死亡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指出生时心脏结构异常,如室间隔缺损、房间隔缺损、动脉导管未闭等,常见于小型犬(如比熊、泰迪)和部分中大型犬。

  • 病因: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,可能与遗传、母犬感染(如细小病毒)、药物或环境因素有关。
  • 症状:小型缺损可能无症状;大型缺损则表现为生长缓慢、运动不耐受、易疲劳、心脏杂音(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),严重者可引发心力衰竭。
  • 诊断:幼犬时期通过听诊发现杂音后,需做超声心动图确诊(明确缺损位置、大小及分流量)。
  • 治疗:小型缺损可能自愈或无需治疗;大型缺损可通过手术治疗(如介入封堵、外科修补),预后取决于缺损程度及手术时机。

心丝虫病

由心丝虫寄生在右心室及肺动脉引起,通过蚊虫传播,遍布全球,尤其在温暖潮湿地区高发。

  • 病因:蚊虫叮咬时将心丝虫幼虫(微丝蚴)注入狗狗体内,幼虫经6-7个月发育为成虫,寄生在心脏内,可长达5-7年,成虫长度可达15-30厘米。
  • 症状:早期无明显症状;随着成虫增多,可引发右心衰竭(腹水、呼吸困难)、咳嗽、运动不耐受、甚至猝死(大量成虫堵塞肺动脉)。
  • 诊断:血液检测(微丝蚴抗原检测)、X光(右心室/肺动脉扩张)、超声心动图(可见虫体)。
  • 治疗:需在兽医指导下分步进行:先杀成虫(注射杀丝虫药,如伊维菌素),再杀微丝蚴(多西环素+伊维菌素),最后预防再感染(每月外用/口服驱虫药)。

守护狗狗心脏健康的日常护理

无论是健康狗狗还是有心脏问题的狗狗,日常护理都至关重要,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、提高生活质量:

科学饮食,控制体重

  • 低盐饮食:减少钠摄入,避免加重心脏负担(如避免喂食人食火腿、咸菜、狗粮选择低盐配方)。
  • 控制热量: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,需根据狗狗年龄、体型计算每日热量,定时定量喂食,避免零食过量。
  • 优质蛋白:选择易消化、高生物价的蛋白质(如鸡肉、鱼肉),减少肾脏代谢负担(尤其心衰狗狗需低蛋白饮食时,需遵医嘱)。

合理运动,避免过度

健康狗狗可每天进行30-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散步、慢跑),但心脏病狗狗需根据病情调整:早期可适当散步,中晚期需限制活动,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衰。

定期体检,早发现早干预

建议7岁以上老年犬每年做1-2次心脏检查(包括听诊、X光、超声心动图),尤其有品种遗传倾向的狗狗(如吉娃娃、杜宾),若出现咳嗽、呼吸急促、运动不耐受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
避免应激,保持环境稳定

情绪激动(如大声喊叫、突然惊吓)会增加心率、升高血压,加重心脏负担,保持狗狗生活环境安静,避免频繁更换住所或家庭成员。

狗狗心脏里

狗狗心脏疾病常见误区

误区1:“狗狗咳嗽就是感冒了。”
心脏病(如二尖瓣病、心丝虫)引起的咳嗽多为干咳、夜间或运动后加重,与感冒的咳嗽(伴流涕、发热)不同,需及时区分。

误区2:“心脏病狗狗需要静养,不能运动。”
并非完全不能运动,早期或稳定期心脏病狗狗需“适度运动”(如短距离散步),长期完全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、心肺功能下降,反而加重病情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心脏病早期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?
A:早期症状较隐匿,主人需注意以下几点:① 运动后比以前更容易累,跑几步就停下;② 夜间或清晨干咳,类似“呛到”;③ 食欲下降或进食速度变慢;④ 精神萎靡,嗜睡增多;⑤ 呼吸频率加快(正常休息时10-30次/分钟,若超过40次需警惕),若出现上述症状,建议尽快做心脏超声检查。

Q2:狗狗确诊心脏病后,饮食上有哪些禁忌?
A:需严格避免“高盐、高脂、刺激性食物”:① 禁用人食(如咸菜、火腿、酱肉、剩菜),钠含量远超狗狗需求;② 减少零食摄入,尤其是含盐高的狗饼干、磨牙棒;③ 避免喂食易胀气食物(如豆类、洋葱、大蒜),以免增加腹压;④ 心衰狗狗需限制饮水(每日按体重30-50ml/kg),避免水钠潴留,建议选择兽医处方的“心脏病处方粮”,其配方更符合心脏健康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