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的毛发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处于动态的循环生长中,这一过程被称为“毛发周期”,了解狗狗的毛发周期,不仅能帮助主人判断狗狗的健康状况,还能针对性地进行护理,让毛发保持健康亮丽,狗狗的毛发周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:生长期、退行期和休止期,每个阶段的特点、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,且不同品种、年龄、环境下的狗狗,其毛发周期也存在显著差异。
狗狗毛发周期的三大阶段
生长期(Anagen Phase)
生长期是毛发生长的活跃阶段,此时毛囊细胞分裂旺盛,毛乳头为毛干提供充足营养,毛发持续变长,这一阶段的长短决定了狗狗毛发的最大长度:生长期越长,毛发能长到越长,贵宾、比熊等单层毛犬的生长期极长(数年),因此毛发几乎不脱落,需要定期修剪;而金毛、哈士奇等双层毛犬的背部生长期约3-4个月,腹部较短,整体毛发长度有限,生长期毛囊处于“工作状态”,约占总毛囊数量的80%-90%(长毛犬)或60%-70%(短毛犬)。
退行期(Catagen Phase)
退行期是毛发生长的过渡阶段,毛囊逐渐停止分裂,毛乳头开始萎缩,毛发与毛囊的连接松动,但尚未脱落,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短,约2-3周,仅占总毛囊数量的1%-3%,退行期的作用是为新毛发的生长“腾位置”,当新毛发进入生长期后,旧毛发会逐渐被顶出。
休止期(Telogen Phase)
休止期是毛发的“待脱落”阶段,此时毛发已经成熟,但毛囊处于休眠状态,等待特定信号(如新毛发生长、季节变化)后脱落,休止期结束后,毛囊会重新进入生长期,开始新一轮的毛发生长,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约2-4个月,占总毛囊数量的10%-20%,正常情况下,休止期的毛发会自然脱落(如梳毛时掉毛),若大量毛发处于休止期并集中脱落,则可能属于异常情况。
不同品种狗狗的毛发周期差异
狗狗的毛发类型(双层毛/单层毛、长毛/短毛)直接影响毛发周期的特点,尤其是生长期和换毛频率,以下是常见品种类型的对比:
品种类型 | 代表品种 | 毛发特征 | 生长期时长 | 换毛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长双层毛犬 | 金毛、萨摩耶、边境牧羊犬 | 外层毛粗硬,绒毛浓密 | 3-6个月 | 季节性换毛明显,春秋掉毛量大 |
短双层毛犬 | 哈士奇、柴犬、德牧 | 外层毛短而密,绒毛较薄 | 2-4个月 | 换毛频繁,全年轻微掉毛,春秋集中 |
单层毛长毛犬 | 贵宾、比熊、马尔济斯 | 无绒毛,毛发卷曲或丝滑 | 数年(几乎不脱落) | 需定期修剪,自然掉毛极少 |
单层毛短毛犬 | 斗牛犬、法国斗牛犬、惠比特 | 毛发短而贴身,无绒毛 | 2-3个月 | 全年掉毛少,几乎无季节性换毛 |
双层毛犬的绒毛生长期较短,春秋季气温变化时,绒毛会大量进入休止期并脱落,以适应温度;而单层毛犬(如贵宾)的生长期极长,毛发不会自然脱落,若不修剪会持续生长,甚至可能打结或影响视线。
影响狗狗毛发周期的关键因素
遗传与品种
品种是决定毛发周期的核心因素,遗传基因不仅控制毛发的类型(长/短、双层/单层),还影响毛囊的活性,贵宾的毛囊具有“持续生长”的遗传特性,而金毛的毛囊则受季节调控,生长期与退换期交替明显。
年龄
幼犬在3-6月龄时会经历“胎毛换毛期”:柔软的胎毛逐渐被成年毛替代,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局部掉毛,属于正常现象,成年犬(1-7岁)的毛发周期相对稳定,而老年犬(7岁以上)因毛囊活性下降,生长期缩短,毛发可能变得稀疏、干枯,休止期毛发占比增加。
营养状况
毛发的本质是角蛋白,其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,蛋白质(尤其是含硫氨基酸,如蛋氨酸、胱氨酸)是角蛋白的核心成分;Omega-3和Omega-6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屏障功能,减少皮屑和毛发干枯;维生素A、E、B族(如生物素)和锌、铜等矿物质则参与毛囊代谢,若长期缺乏营养,毛发可能提前进入休止期,导致脱落或生长缓慢。
季节与光照
大多数狗狗属于“季节性换毛型”,受日照和温度影响:春秋季日照时长变化,刺激下丘脑-垂体-性腺轴,调节激素分泌(如褪黑素、甲状腺素),促使毛囊从生长期进入退换期,春秋季狗狗掉毛量会明显增加,而夏季和冬季相对较少,室内犬因光照和温度稳定,季节性换毛可能不明显,但掉毛仍会持续。
健康与压力
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寄生虫感染、皮肤病)、药物(如化疗药物、长期激素)或慢性压力(如分离焦虑、环境突变)会导致毛发周期紊乱,甲状腺激素不足会抑制毛囊活性,使毛发提前进入休止期,引起对称性脱毛;跳蚤叮咬则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,导致局部瘙痒性脱毛。
根据毛发周期的科学护理方法
营养补充:为毛囊“供能”
选择优质狗粮,确保蛋白质含量(幼犬≥22%,成犬≥18%),并添加鱼油、卵磷脂等Omega-3来源,若毛发干枯,可每周补充1-2次煮熟的蛋黄(含卵磷质)或宠物专用鱼油(按体重计算,每公斤每日5-10mg EPA/DHA)。
季节性护理:应对换毛高峰
春秋换毛期,增加梳毛频率:长毛犬每天1-2次(使用针梳或排梳),短毛犬每周2-3次(使用硅胶梳),及时去除死毛,避免毛发打结,洗澡不宜过勤(2-4周/次),使用宠物专用护毛素,保护皮脂膜。
日常养护:维持毛囊活性
定期检查皮肤(是否有红肿、皮屑、寄生虫),保持环境清洁(减少灰尘和过敏原),避免过度牵拉毛发(如编辫子),以免损伤毛囊,老年犬可补充维生素E(每公斤每日5-10mg),延缓毛囊老化。
异常情况:及时就医
若出现斑秃、大面积脱落、伴随皮肤红肿或瘙痒,需考虑皮肤病、内分泌疾病或营养缺乏,建议通过皮肤刮片、激素检测等明确病因,针对性治疗。
FAQs
问:狗狗换毛期掉毛严重,有什么办法减少掉毛?
答:换毛期可通过“增加梳毛+补充营养+控制洗澡”缓解,梳毛能物理去除死毛,推荐使用宠物针梳(长毛犬)或短毛梳(短毛犬),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梳理,避免拉伤皮肤;补充Omega-3脂肪酸(如深海鱼油),每周3-5滴,可减少皮屑和毛发干脆;洗澡水温控制在38℃左右,使用低敏宠物沐浴露,洗后及时吹干(避免自然风干导致潮湿滋生细菌)。
问:狗狗局部掉毛,不是季节性换毛,是什么原因?
答:局部掉毛常见原因包括:①寄生虫感染(如跳蚤、蠕形螨),可通过观察皮肤是否有小红点或皮屑判断,需使用驱虫药;②真菌感染(如癣),典型症状为圆形脱毛区伴鳞屑或结痂,需抗真菌治疗;③过敏(食物/环境过敏),可能伴随瘙痒、舔舐,需排查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;④内分泌失调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),多见于中年犬,表现为对称性脱毛、皮肤变厚,需激素替代治疗,建议及时就医,通过皮肤镜或血液检查明确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