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(CDV)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、致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,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,各类年龄、品种的犬均易感,其中幼犬、老年犬及免疫力低下犬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更高,该病毒不仅侵害犬的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,还会对神经系统和皮肤造成严重损伤,临床表现为高热、眼鼻分泌物增多、咳嗽、呕吐、腹泻,后期常出现抽搐、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,给犬只健康带来极大威胁,是当前养犬领域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。

狗狗口瘟

病原体与特性

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、麻疹病毒属,为单股负链RNA病毒,病毒粒子呈球形,直径约150-300纳米,有囊膜,囊膜表面含有血凝素和融合蛋白,这两种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,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,在低温条件下(如-10℃)可存活数月,4℃下能存活数周,但对热、干燥、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敏感,56℃加热30分钟、75℃加热15分钟即可灭活,3%氢氧化钠溶液、3%-5%甲醛溶液等消毒剂也能有效杀灭病毒,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犬的鼻腔分泌物、唾液、泪液、尿液、粪便及脑脊液中,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(如污染的食物、水源、用具、环境)传播,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,妊娠母犬感染后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。

临床症状与分期

犬瘟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-6天,最长可达21天,临床症状根据病毒侵害部位和病程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,不同阶段的症状差异较大,易与其他疾病混淆,需结合实验室检测确诊。

早期(前驱期,1-3天)

此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或感冒前兆,犬只突然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或废绝,体温升高至39.5-41℃,持续1-2天后可能暂时下降,随后再次升高(呈双相热型),这是犬瘟热的典型特征之一,眼鼻分泌物开始增多,初期为浆液性(透明),逐渐变为黏脓性,眼结膜充血、肿胀,怕光流泪;鼻腔分泌物堵塞鼻孔,引起呼吸困难,偶有打喷嚏,部分犬只可能出现轻微呕吐、腹泻,粪便初期呈软便,后期带黏液或血液。

中期(病程发展期,3-5天)

随着病毒扩散至全身各系统,症状逐渐加重,呼吸系统方面,因继发细菌感染(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、肺炎链球菌),犬只会出现咳嗽(初期干咳,后期湿咳)、呼吸急促、肺部听诊有啰音,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炎,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,消化系统方面,呕吐加剧,呈喷射状,腹泻频繁,粪便呈水样或番茄酱样(带血),迅速脱水,体重下降,皮肤弹性变差,皮肤上可能出现特征性症状:在腹下、股内侧等无毛或少毛区域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,后变为脓疱,结痂后留有疤痕,俗称“犬瘟痘”。

晚期(神经症状期,5-21天或更长)

部分犬只在感染后2-3周甚至更晚出现神经症状,这是犬瘟热的危重信号,也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,神经症状多样,包括:癫痫样抽搐(全身性强直-阵挛性发作,持续数秒至数分钟,发作间期意识清醒)、共济失调(走路摇晃、步态不稳、易摔倒)、肌肉震颤(尤其是头部和四肢)、转圈、咀嚼肌痉挛、流涎、昏迷等,神经症状一旦出现,多数难以完全康复,即使存活也可能留下永久性后遗症,如行动障碍、癫痫反复发作等。

诊断方法

犬瘟热的早期症状无特异性,易与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、犬细小病毒病、犬副流感等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混淆,因此需结合临床症状、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。

临床诊断

根据双相热型、眼鼻脓性分泌物、咳嗽、呕吐腹泻及后期神经症状等典型表现,可初步怀疑犬瘟热,尤其当犬只未接种或未完成疫苗接种时,诊断可能性更高。

狗狗口瘟

实验室诊断

  1. 病毒抗原检测:采用快速检测试纸(胶体金法)检测眼鼻分泌物、尿液或全血中的病毒抗原,操作简便、快速(15-20分钟出结果),适合临床初筛,但可能出现假阴性(尤其在感染早期或病毒载量低时)。
  2. PCR检测:通过RT-PCR检测血液、组织(如肺、淋巴结、脑脊液)或分泌物中的病毒RNA,敏感性高、特异性强,可早期确诊,是目前实验室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
  3. 血常规检查:早期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,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(正常参考值:1.5-5.0×10⁹/L,淋巴细胞占比20%-50%),是病毒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体现;后期因继发细菌感染,白细胞可能升高。
  4. 血清学检测:检测血清中犬瘟热病毒特异性抗体(IgM、IgG),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,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,但抗体产生较晚,对早期诊断意义有限。

治疗方案

目前犬瘟热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“对症支持、控制继发感染、维持体液平衡、营养支持”为原则,强调早期、综合、个体化治疗,部分犬只可治愈,但治疗周期长、费用高,预后与病程、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。

抗病毒治疗

可试用犬干扰素(IFN-α)、犬瘟热单克隆抗体(抗CDV-McAb),前者通过抑制病毒复制,后者直接中和体内病毒,需在早期(尤其是出现神经症状前)使用,疗效较好,一般干扰素每日1次,连用5-7天;单克隆抗体按体重给药(如2mg/kg),每日1次,连用3-5天。

控制继发感染

犬瘟热常继发细菌感染,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,如头孢曲松钠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(呼吸道感染)、甲硝唑(肠道厌氧菌感染)等,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,疗程5-7天。

对症支持治疗

  1. 退热:体温超过40℃时,使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美洛昔康,0.1mg/kg口服,每日1次)或物理降温(温水擦浴、酒精擦拭脚垫)。
  2. 补液与电解质:呕吐腹泻严重导致脱水时,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或葡萄糖盐水,补充钾、钠等电解质,纠正酸碱平衡紊乱。
  3. 止咳平喘:咳嗽剧烈时,使用止咳药(如复方甘草口服液)或支气管扩张剂(如氨茶碱,5-10mg/kg口服,每日2次);呼吸困难时,给予吸氧。
  4. 止泻与护胃: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,减少毒素吸收;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,预防应激性溃疡。

营养支持

病犬食欲废绝时,需通过鼻饲或胃管给予流质食物(如营养膏、羊奶粉、肉汤),保证能量供应,必要时静脉输注氨基酸、脂肪乳等营养物质。

神经症状治疗

出现抽搐、惊厥时,使用苯巴比妥(2-3mg/kg肌肉注射,每8小时1次)或地西泮(0.5-1mg/kg静脉注射,缓慢推注)控制发作,同时配合维生素B1、维生素B12营养神经。

预防措施

犬瘟热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,核心在于“疫苗接种+环境管理+生物安全”,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
疫苗接种

疫苗接种是预防犬瘟热的根本措施,幼犬需通过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,但母源抗体在6-8周龄后逐渐下降,需主动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,推荐免疫程序:

狗狗口瘟

  • 幼犬:6-8周龄首免,间隔2-3周加强1次(共2-3次),之后每年加强1次;
  • 成年犬:每年接种1次犬瘟热疫苗(常与犬细小、腺病毒等联合制成多联苗);
  • 未接种犬:若需补免,需先检测抗体阴性,再按幼犬程序免疫。

环境管理

定期对犬舍、食盆、水盆、玩具及环境进行消毒(可用3%氢氧化钠溶液、0.3%过氧乙酸或宠物专用消毒液),保持通风干燥,避免与其他来历不明的犬只接触,尤其少带幼犬到宠物店、犬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。

生物安全

新引进的犬只需隔离观察2-3周,确认健康后再混群;避免接触野生动物(如浣熊、鼬科动物,它们是犬瘟热病毒的天然宿主);患犬需严格隔离,分泌物、排泄物及污染物彻底无害化处理(焚烧或深埋)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犬瘟热会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宠物吗?
A:犬瘟热病毒主要感染犬科动物(如狼、狐狸、貉)、鼬科动物(如水貂、雪貂、黄鼠狼)及浣熊等,对人类无感染性,即不会传染给人,但家中的其他犬只要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力低下,极易通过接触患犬的分泌物、排泄物或污染环境而感染,需严格隔离易感动物,并对环境彻底消毒。

Q2:狗狗得过犬瘟热康复后,还会再次感染吗?
A:康复犬通常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,但并非终身免疫,康复后犬只体内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,若未定期加强免疫,仍可能再次感染;部分康复犬可能成为“携带者”,长期通过尿液、分泌物排毒,威胁其他犬只健康,建议康复犬隔离观察1-2个月,确认无排毒后再混群,并按程序接种疫苗,确保免疫力持续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