遛狗狗看似是日常小事,实则对狗狗和主人都藏着诸多好处,既关乎狗狗的身心健康,也能增进人宠感情,甚至让主人的生活更规律,运动是生命的刚需,而遛狗正是最直接的运动方式,不同体型的狗狗运动需求不同,小型犬比如泰迪、比熊,每天遛30-40分钟即可满足基本运动量;中型犬如柴犬、边牧,需要1小时左右;大型犬如金毛、拉布拉多,则至少需要1.5小时,甚至更长,如果长期缺乏运动,狗狗容易肥胖,进而引发关节问题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疾病,就像人类久坐容易生病一样,狗狗也需要通过奔跑、嗅探来消耗多余能量,保持身体机能活跃。
除了身体上的锻炼,遛狗对狗狗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,狗狗是好奇心很强的动物,户外世界的各种气味、声音、景象都是它的“信息库”,在散步时,它会通过闻地上的气味来获取其他狗狗或动物的信息,这相当于它的“社交软件”,能满足它的探索欲,避免因无聊而产生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很多狗狗在家拆家、乱叫,其实就是因为精力无处发泄,内心空虚,而每天规律的遛狗能帮它释放压力,让情绪更稳定。
遛狗还是训练狗狗行为习惯的好时机,比如在遛狗时可以训练它“随行”,即不乱拉牵引绳,跟着主人走;遇到其他人或狗时,学会“不扑人”“不乱叫”;还可以在固定地点让它排便,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,长期坚持遛狗,狗狗会更有安全感,因为户外环境能让它熟悉家周边的范围,减少因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感,同时通过和其他狗狗的互动,学会正确的社交礼仪,避免出现攻击性或胆小退缩的行为。
对主人而言,遛狗也是一次“双赢”的健康投资,养狗后,为了狗狗的运动,主人不得不告别“宅家”模式,每天定时出门,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运动量,无论是快走还是慢跑,都能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体质,很多上班族平时久坐,遛狗正好能活动筋骨,还能呼吸新鲜空气,缓解工作压力,遛狗时和狗狗的互动——比如摸摸它的头、看看它撒欢的样子,能让人感到放松和快乐,多巴胺分泌增加,心情也会变好,长期坚持,还能培养主人的责任心和规律的生活习惯,毕竟狗狗的吃饭、排便、散步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,主人的生活也会跟着变得更有条理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遛狗还能增进人宠感情,在散步的过程中,主人可以和狗狗说话、对视,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意,狗狗能感受到主人的关注和陪伴,从而更依赖、信任主人,这种“双向奔赴”的陪伴,是任何玩具或零食都无法替代的。
遛狗也需要注意方法,比如选择安全的路线,避开车流量大的马路;夏季避开高温时段,冬季注意保暖;准备好牵引绳、拾便袋等用品,确保狗狗和主人的安全,只要坚持科学遛狗,你会发现,狗狗会更健康、更快乐,而你也会收获一个更自律、更快乐的自己。
相关问答FAQs
Q1:雨天或冬天不方便出门遛狗,可以减少遛狗次数吗?
A:雨天或冬天确实会增加遛狗难度,但不建议完全减少次数,可以适当缩短遛狗时间,比如从1小时减到30分钟,或在室内开辟“运动区”,用玩具和狗狗玩拔河、寻宝等游戏,帮它消耗精力,如果天气实在太差,确保狗狗有足够的饮水和舒适的休息环境,待天气好转后再补上运动量,避免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情绪或健康问题。
Q2:遛狗时狗狗总是乱跑、乱捡东西吃,怎么办?
A:狗狗乱跑和乱捡东西是常见问题,主要因为缺乏训练或好奇心太强,建议使用胸背式牵引绳(比项圈更安全),并从小训练“随行”指令,当狗狗走在主人身边时给予零食奖励;对于乱捡东西的行为,可以用“不许”口令制止,并随身携带狗狗喜欢的玩具,在它想捡东西时用玩具转移注意力,遛狗时主人要主动观察地面,避开可能有异物的地方,从根本上减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