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螨虫感染是常见的皮肤问题,主要由疥螨、蠕形螨、耳螨等寄生虫引起,会导致皮肤瘙痒、脱毛、红肿等症状,若不及时处理可能继发细菌感染,影响狗狗健康和生活质量,以下从常见类型、症状、原因、诊断、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。
常见类型及特点
不同螨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存在差异,具体如下表所示:
类型 | 病原体 | 主要症状 | 传播途径 | 易感群体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疥螨 | 疥螨属寄生虫 | 剧烈瘙痒(尤其耳廓、肘部、腹部)、红斑、丘疹、结痂、脱毛,严重时皮肤增厚 | 直接接触感染动物 | 幼犬、免疫低下犬 |
蠕形螨 | 毛囊蠕形螨 | 局部或对称性脱毛(眼周、口鼻、四肢)、皮屑增多、轻度红肿,一般不剧痒 | 母婴传播、接触传播 | 3-6月龄幼犬、应激犬 |
耳螨 | 耳螨属寄生虫 | 耳道瘙痒(频繁甩头、抓挠)、耳道褐色分泌物(如咖啡渣)、耳道红肿、异味 | 接触感染动物的耳道分泌物 | 所有犬种,垂耳犬更易感 |
临床症状
除上述特有症状外,狗狗螨虫感染还可能出现共同表现:皮肤温度升高、异味、情绪烦躁(食欲下降、睡眠不安),若继发感染,会出现脓疱、溃烂、淋巴结肿大等,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狗狗营养不良、免疫力进一步下降,形成恶性循环。
感染原因
- 免疫低下:幼犬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,老年犬或患有糖尿病、肾病等慢性病的狗狗免疫力下降,易受螨虫侵袭。
- 环境因素:生活环境潮湿、不洁,或与其他感染动物密切接触(如宠物医院、犬舍),增加感染风险。
- 营养缺乏:长期饮食单一,缺乏维生素A、B族维生素、锌等微量元素,影响皮肤屏障功能。
- 应激反应:换环境、惊吓、分娩等应激状态可能抑制免疫力,诱发蠕形螨感染。
诊断方法
螨虫感染需通过专业检查确诊,常见方法包括:
- 皮肤刮片检查:用钝刀片刮取患部皮肤深层组织,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螨虫、虫卵或幼虫,疥螨和蠕形螨可通过此法检出。
- 耳道分泌物镜检:用棉签蘸取耳道分泌物,显微镜下查找耳螨成虫或虫卵。
- 伍德灯检查:部分蠕形螨在伍德灯下呈荧光反应,辅助初步判断。
- 皮肤细胞学检查:排除继发细菌(如葡萄球菌)或酵母菌(如马拉色菌)感染。
治疗措施
治疗需根据螨虫类型、感染程度及狗狗身体状况制定方案,核心是杀螨、止痒、防继发感染。
- 局部治疗:
- 药浴:使用含伊维菌素、双甲脒、塞拉菌素等成分的宠物专用香波,每周1-2次,连用4-6周(疥螨需延长疗程)。
- 外用药物:涂抹阿福丁软膏、螨清喷剂等,适用于局部感染区域,注意避开眼口鼻。
- 全身治疗:
- 口服药:伊维菌素(0.2mg/kg,每周1次,连用4周)、米尔贝肟(每月1次,连用2-3月),柯利犬、牧羊犬等MDR1基因突变犬禁用伊维菌素。
- 注射针剂:如伊维菌素注射液,需兽医操作,适用于严重感染或口服不耐受犬。
- 辅助治疗:
- 继发感染时,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外用抗菌喷剂;
- 止痒:短期使用赛庚啶(0.5mg/kg,每日2次)或奥拉替尼;
- 营养补充:口服鱼油(Omega-3)、复合维生素,促进皮肤修复。
预防护理
- 定期驱虫:每月使用体内外同驱药(如塞拉菌素、非泼罗尼),预防螨虫及其他寄生虫感染。
- 环境清洁:每周用宠物消毒液(如杜邦卫可)消毒狗窝、玩具、食盆,保持环境干燥通风,避免潮湿。
- 避免接触:少去草丛、脏乱环境,不与患病犬密切接触,新到家犬只需隔离观察并驱虫后再合群。
- 增强免疫力:提供优质狗粮(含足量蛋白质、维生素),适量运动,减少应激(如避免频繁换环境)。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狗狗得了螨虫,自己在家用人用的硫磺皂洗澡可以吗?
解答:不建议,人用硫磺皂碱性较强,会破坏狗狗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,导致皮肤干燥、敏感,甚至加重瘙痒,宠物皮肤PH值(5.5-7.5)与人不同(5.5-6.5),需使用宠物专用香波,含药用成分(如双甲脒、伊维菌素)才能有效杀螨,且需遵医嘱控制使用频率。
问题2:狗狗螨虫治好后,还需要继续用药吗?
解答:需要遵医嘱完成全疗程,即使症状消失,螨虫虫卵可能仍潜伏在皮肤或环境中,过早停药易导致复发,例如蠕形螨感染需连续用药2-3个月,期间每2-4周复查皮肤刮片,确认转阴后才可停药,同时需彻底消毒环境,避免二次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