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嘴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问题,多由真菌(如白色念珠菌)过度繁殖引发,尤其好发于免疫力低下、口腔卫生差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犬只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局部炎症扩散,影响进食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,需引起主人重视。
病因与易感因素
狗狗口腔内存在少量真菌属于正常现象,但当菌群失衡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,真菌便会大量增殖,诱发感染,常见病因包括:
- 免疫力低下:幼犬、老年犬、患有糖尿病、肾病或免疫缺陷病的犬只,因免疫系统功能薄弱,更易受真菌侵袭;
- 口腔卫生不佳:牙结石堆积、牙龈炎、牙周病等口腔问题,为真菌提供了滋生环境;
- 药物影响: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口腔内有益菌群,导致真菌失去制约;
- 营养缺乏:维生素B族、微量元素(如锌)缺乏,会削弱黏膜屏障功能;
- 其他刺激:口腔外伤(如尖锐骨头划伤)、化学物质刺激(误食刺激性物质)等,也可能破坏黏膜完整性,增加感染风险。
临床症状表现
狗狗嘴真菌感染的症状因感染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异,典型表现如下:
症状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可能伴随情况 |
---|---|---|
口腔黏膜异常 | 嘴唇、牙龈、舌面或上颚出现白色、奶酪状斑块,不易擦去;黏膜充血、红肿,甚至糜烂、溃疡 | 流口水明显,口腔有腐败味或酸臭味 |
唾液分泌变化 | 大量流涎,唾液呈黏稠丝状,可能混有血丝;部分犬只因疼痛拒绝张嘴或闭嘴 | 下巴皮肤因长期被唾液浸泡出现红疹、脱毛 |
食欲与行为改变 | 进食困难,咀嚼时躲闪或哀嚎;精神萎靡,烦躁不安,频繁用爪子抓挠口腔 | 体重下降,因疼痛拒绝互动 |
全身症状 |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、嗜睡、淋巴结肿大;若真菌扩散至消化道,可能伴有呕吐、腹泻 | 免疫力极度低下者可继发细菌感染 |
诊断与治疗方法
诊断
兽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确诊:
- 视诊与触诊:观察口腔黏膜斑块特征,检查牙齿、牙龈状况;
- 显微镜检查:刮取口腔黏膜分泌物或斑块涂片,镜下观察真菌孢子或菌丝;
- 真菌培养:取样本进行实验室培养,明确菌种及药敏结果,指导用药;
- 血液检查:评估白细胞计数、肝肾功能及免疫指标,判断是否存在基础疾病。
治疗
治疗需结合全身用药与局部护理,同时处理原发病因:
- 抗真菌药物:
- 局部用药:用制霉菌素溶液(10万单位/毫升)或克霉唑软膏涂抹患处,每日3-5次;严重口腔溃疡可配合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。
- 全身用药:口服氟康唑(5-10毫克/千克体重,每日1次)或伊曲康唑(5毫克/千克体重,每日1次),疗程通常2-4周,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。
- 口腔护理:每日用宠物专用漱口水(含氯己定)或淡盐水清洁口腔,清除食物残渣和牙结石;避免喂食过硬、过烫或刺激性食物,提供温凉流质(如肉泥、粥类)。
- 支持疗法:补充维生素B族、益生菌及微量元素,增强免疫力;若存在糖尿病、肾病等基础病,需同时治疗原发病。
预防措施
预防狗狗嘴真菌感染,需从日常护理入手:
- 保持口腔卫生:每日用宠物牙刷(指套式或软毛牙刷)配合宠物牙膏刷牙,定期(每3-6个月)带宠物做口腔洁牙,清除牙结石;
- 增强免疫力:提供均衡营养,选择优质狗粮,避免长期单一饮食;适量运动,减少应激(如环境突变、过度惊吓);
- 合理用药:避免滥用抗生素,若需使用,应在兽医指导下规范疗程;
- 定期检查:老年犬、免疫缺陷犬及有口腔病史的犬只,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及全身健康检查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嘴真菌会传染给家里的其他宠物或人吗?
A:狗狗嘴真菌(如白色念珠菌)主要传染给免疫力低下的同类,一般不会感染健康的猫或人,但家中有幼儿、老人或免疫缺陷患者时,需注意接触狗狗后洗手,避免交叉感染;若狗狗口腔分泌物接触到伤口,建议及时清洁消毒。
Q2:狗狗得了嘴真菌,在家护理时需要注意什么?
A:① 严格遵医嘱用药,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,以免真菌耐药;② 每日清洁口腔后,可用温湿毛巾轻拭嘴角,保持下巴干燥;③ 食盆、水盆每日用开水烫洗消毒,避免真菌残留;④ 观察狗狗精神、食欲及口腔恢复情况,若出现流涎加重、拒食或发热,需立即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