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抠耳朵是很多主人都会观察到的行为,有些狗狗只是偶尔用后脚轻挠一下耳朵,有些则频繁到甚至抓破皮肤、导致出血,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,可能隐藏着从生理本能到健康问题的多种原因,作为主人,学会区分狗狗抠耳朵的正常与异常,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,对维护它们的耳部健康至关重要。
狗狗抠耳朵的常见原因
狗狗抠耳朵的原因复杂多样,既可能是正常的生理需求,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,了解这些原因,才能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干预。
正常生理性原因
-
清洁本能
和人类一样,狗狗的耳道会自然分泌耳垢(耳屎),同时积累灰尘、皮屑等异物,偶尔的抠耳朵是它们本能的清洁行为,类似于人类掏耳朵,目的是清除耳道内的污垢,保持舒适,通常这种抠耳动作短暂、频率低,且耳道内无明显异常分泌物或异味。 -
放松或舒适反应
当狗狗被主人抚摸耳朵、或耳道感受到轻微刺激(如风吹)时,可能会通过抠耳朵来“回味”或缓解这种感觉,这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,类似于人类伸懒腰,属于正常现象。 -
季节或环境变化
在干燥季节,耳道皮肤可能因缺水而轻微瘙痒;潮湿环境中,耳道若未及时擦干,也可能短暂不适,狗狗会通过抠耳朵缓解,通常无需担心,环境改善后症状会消失。
病理性原因(需重点关注)
当狗狗频繁、剧烈地抠耳朵,甚至伴随其他症状时,往往提示耳部存在健康问题,常见以下几种:
-
耳螨感染
耳螨是狗狗最常见的耳道寄生虫,尤其多见于幼犬,耳螨以耳道内的皮屑、淋巴液为食,会引起剧烈瘙痒,导致狗狗频繁甩头、抠耳,甚至用头摩擦家具、地面,典型症状包括:耳道内有黑色或红褐色的“咖啡渣”样分泌物(耳螨和分泌物混合物)、耳廓红肿、散发异味,严重时继发细菌感染,导致耳道增生、化脓。 -
外耳炎
外耳炎是耳道黏膜的炎症,可由细菌、真菌、过敏等多种因素引起,耳道潮湿(如洗澡进水、耳毛过密)、耳道结构异常(如垂耳品种通风差)是常见诱因,症状包括:耳道红肿、疼痛(抗拒触摸耳朵)、分泌物增多(浆液性、脓性或血性)、异味明显,狗狗会因瘙痒不断抠耳,严重时出现摇头、烦躁、食欲下降。 -
过敏反应
食物过敏(如牛肉、鸡肉、谷物)或环境过敏(如花粉、尘螨、霉菌)可能导致狗狗耳部皮肤过敏,引发剧烈瘙痒,过敏引起的抠耳通常伴随全身症状,如皮肤红疹、舔舐爪子、眼部分泌物增多等,耳道可能增厚、脱屑,分泌物呈淡黄色。 -
耳道异物
草籽、小虫子、棉花等异物进入耳道后,会刺激耳道黏膜,引起狗狗不适,它们会试图用爪子抠出异物,表现为单侧耳朵频繁抠挠、甩头,异物若深入耳道,还可能损伤耳膜,导致听力下降、平衡障碍。 -
耳道结构问题
垂耳品种(如可卡犬、比熊犬、金毛)因耳道被耳朵覆盖,通风差、易潮湿,是耳病高发群体;耳道狭窄的品种(如斗牛犬)则容易因耳垢堆积引发堵塞,这些结构问题会导致耳道长期处于“闷热”环境,易滋生细菌、真菌,引发反复感染。
如何区分正常与异常抠耳朵?
主人可通过观察“频率、伴随症状、耳道状态”来判断狗狗的抠耳是否正常:
判断维度 | 正常抠耳 | 异常抠耳 |
---|---|---|
频率 | 偶尔(每天1-2次,每次几秒) | 频繁(每小时多次,持续数分钟) |
动作强度 | 轻挠,不伤及皮肤 | 剧烈抓挠,甚至抓破、出血 |
耳道状态 | 干净,无分泌物或少量淡黄色耳垢 | 分泌物增多(黑色、脓性、血性)、红肿、异味 |
伴随症状 | 无,或短暂甩头后停止 | 甩头、摩擦物体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下降、拒摸耳朵 |
季节/环境关联 | 可能与干燥/潮湿短暂相关,很快缓解 | 持续存在,与环境改善无关 |
异常抠耳朵的应对与处理
若发现狗狗属于“异常抠耳”,需及时干预,避免病情加重,处理步骤如下:
初步检查(注意安全)
- 保定狗狗:避免因疼痛导致狗狗咬伤,可请家人协助或用毛巾包裹身体。
- 观察耳道:用手电筒照射耳道,查看是否有异物、分泌物颜色、红肿程度(注意不要将棉签等深入耳道,以免损伤耳膜)。
- 判断紧急程度:若分泌物呈脓性、有血丝,或狗狗已出现发热、精神沉郁,需立即就医;若仅轻微红肿、少量分泌物,可先尝试家庭护理。
家庭护理(仅适用于轻微问题)
- 清洁耳道:使用宠物专用洗耳液(避免人用产品,可能刺激耳道),先将洗耳液滴入耳道,轻轻按摩耳根1分钟,让狗狗自己甩头(可在地面铺毛巾防脏),再用棉球擦净耳廓和外耳道口分泌物。
- 保持干燥:洗澡时用棉球塞住耳道口(需确保狗狗不会吞食),洗完后及时取出并擦干耳道。
及时就医(关键步骤)
家庭护理仅能缓解轻微症状,若异常抠耳持续超过24小时,或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带狗狗去宠物医院:
- 耳道分泌物多、异味严重;
- 狗狗因疼痛抗拒检查,甚至出现攻击行为;
- 伴随皮肤红疹、脱毛等全身症状。
兽医会通过耳道镜检查、分泌物化验(如耳螨检测、细菌培养)明确病因,针对性用药:
- 耳螨:使用驱螨药(如伊维菌素、塞拉菌素),配合清洁耳道;
- 外耳炎:根据感染类型用抗生素(如杆菌肽)或抗真菌药(如克霉唑),严重时需口服消炎药;
- 过敏:避开过敏原,使用抗组胺药(如苯海拉明)或类固醇药物控制瘙痒;
- 异物:通过耳道镜或手术取出异物,并治疗继发感染。
如何预防狗狗耳部问题?
预防胜于治疗,尤其对于耳道结构特殊的狗狗,日常护理可大幅降低耳病风险:
-
定期清洁耳道:
- 垂耳品种(比熊、可卡等):每周清洁1-2次;
- 立耳品种(柴犬、边牧等):每月清洁1次;
- 清洁时使用宠物专用洗耳液,避免过度清洁(破坏耳道菌群屏障)。
-
保持耳道干燥:
洗澡、游泳后立即用毛巾擦干耳道口,必要时用吹风机冷风档(保持距离)吹干。 -
合理饮食与管理:
选择低敏狗粮,避免频繁更换食物;减少去草丛密集处玩耍,降低异物进入耳道风险。 -
定期检查耳部:
每周轻抚狗狗耳朵,观察是否有红肿、分泌物、异味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频繁抠耳朵但没异味,需要担心吗?
A:不一定,可能原因包括耳道干燥(冬季常见,可涂抹宠物专用耳道润滑剂缓解)、轻微过敏(如新换的狗粮或环境中的尘螨),或习惯性动作,建议先观察2-3天:若伴随摇头、抓耳,可用洗耳液清洁1次;若持续频繁且出现耳廓红肿,需就医检查是否有耳道损伤或早期过敏。
Q2:自己给狗狗清洁耳朵需要注意什么?
A:①选择宠物专用洗耳液(人用酒精、碘伏会刺激耳道黏膜);②动作轻柔,棉球仅清洁耳廓和外耳道口,禁止伸入耳道深处(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或损伤耳膜);③滴入洗耳液后按摩耳根1分钟,让狗狗自然甩出分泌物(地面铺毛巾防脏);④频率不宜过高(每月不超过2次),过度清洁会破坏耳道酸性环境,反而易感染;⑤若清洁后狗狗出现烦躁、甩头加剧或分泌物增多,立即停用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