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病变,是猫咪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,各年龄段猫咪均可发病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。
猫咪胃炎的常见原因
胃炎的诱因多样,需结合猫咪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综合判断,以下是主要原因分类及具体说明:
原因类型 | 具体诱因 |
---|---|
饮食因素 | 突然更换猫粮、误食变质食物/异物(如塑料线、玩具)、暴饮暴食、食物过敏(如对某些蛋白质不耐受) |
感染因素 | 细菌感染(如弯曲杆菌、沙门氏菌)、病毒感染(如猫瘟病毒、冠状病毒)、寄生虫感染(如蛔虫、绦虫) |
药物刺激 |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)、某些抗生素、化疗药物等 |
其他疾病继发 | 肾功能衰竭、肝病、胰腺炎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,或免疫系统异常 |
应激反应 | 环境突变(搬家、新宠物加入)、惊吓、长途运输、主人长时间离家等 |
猫咪胃炎的典型症状
胃炎的症状因病情急缓、严重程度而异,急性胃炎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和腹痛,慢性胃炎则以反复消化不良为主,常见症状包括:
- 呕吐:最典型症状,呕吐物可能为未消化食物、黄白色泡沫(胃液)、胆汁,严重时带血丝或呈咖啡色;
- 食欲异常:急性期可能拒食,慢性期可能出现“饥一顿饱一顿”或异食癖;
- 精神状态差:萎靡不振、嗜睡、躲藏,对互动反应迟钝;
- 腹部不适:触摸腹部时抗拒、弓背,发出呜咽声;
- 消化紊乱:腹泻(可能带黏液)、便秘,或呕吐与腹泻交替出现;
- 脱水:因持续呕吐/腹泻导致皮肤弹性变差、尿量减少、眼窝凹陷。
如何诊断和治疗胃炎
诊断
需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:
- 病史询问:近期饮食变化、环境应激、用药史等;
- 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(判断感染/炎症)、生化检查(评估肝肾功能)、粪便检查(排查寄生虫);
- 影像学检查:B超观察胃壁厚度、有无异物或肿瘤,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取活检(金标准)。
治疗
治疗原则为“对症支持+对因治疗”:
- 急性期处理:
- 禁食禁水:幼猫禁食6-8小时,成年猫禁食12小时,避免刺激胃黏膜,期间可少量多次喂水(防止脱水);
- 补液:轻度脱水皮下补液,重度脱水静脉输液;
- 止吐:使用止吐药(如甲氧氯普胺、昂丹司琼);
- 保护胃黏膜:服用硫糖铝、氢氧化铝凝胶等。
- 对因治疗:
- 细菌感染:使用敏感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);
- 寄生虫感染:驱虫药(如拜宠清、海乐妙);
- 过敏:更换低敏处方粮(如水解蛋白粮);
- 应激:使用抗焦虑药物(如氟西汀),并改善环境。
- 慢性胃炎管理:
- 长期喂食易消化、低敏的处方粮,少食多餐;
- 避免应激,定期复查胃镜或血常规。
预防胃炎的日常措施
- 科学喂养:定时定量喂食,避免突然换粮(换粮需过渡7-10天),禁喂变质食物、骨头、辛辣刺激食物;
- 定期驱虫:每3-6个月体内外驱虫一次,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;
- 减少应激:保持环境稳定,新物品/宠物逐步引入,避免频繁更换主人;
- 定期体检:每年1-2次体检,早发现肝、肾等潜在疾病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猫咪吐毛球算胃炎吗?
A:吐毛球是猫咪正常的生理现象,通常因舔舫毛发后毛球进入胃肠道,通过呕吐排出,吐毛球时猫咪精神、食欲正常,呕吐物中可见条状毛团,而胃炎呕吐物多为食物/胃液,且伴随精神萎靡、腹泻等症状,若频繁吐毛球,可喂化毛膏或增加膳食纤维(如猫草)帮助排出。
Q2:猫咪胃炎治好后会复发吗?
A:可能复发,若病因未根除(如长期食物过敏、慢性肾病继发)或护理不当(如突然换粮、应激),胃炎可能反复发作,慢性胃炎需长期饮食管理,定期复查,避免诱因,可降低复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