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蚤是狗狗常见的体外寄生虫,它们以吸食狗狗血液为生,不仅会导致狗狗皮肤瘙痒、红肿、脱毛,还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,严重时造成贫血,更糟糕的是,跳蚤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,比如绦虫、巴尔通体等,可能威胁狗狗和人类的健康,及时有效地去除狗狗身上的跳蚤,并做好预防措施,是养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。
如何判断狗狗身上是否有跳蚤?
跳蚤体型小(约1-3毫米),呈深棕色或黑色,行动敏捷,善于跳跃,通常隐藏在狗狗的毛发根部、皮肤褶皱处或耳后、腹股沟等不易被注意的部位,判断狗狗是否感染跳蚤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:
- 观察毛发和皮肤:仔细检查狗狗毛发,尤其是颈部、背部、尾巴根部等区域,看是否有黑色颗粒状物质(跳蚤粪,主要是狗狗的血液代谢物)或移动的小黑点(跳蚤成虫),用湿纸巾擦拭黑色颗粒,若溶解后出现红色或红褐色,说明是跳蚤粪。
- 观察狗狗行为:感染跳蚤的狗狗会频繁抓挠、啃咬、舔舐皮肤,甚至出现烦躁不安、食欲下降等情况;严重时皮肤可能出现红斑、丘疹、脱毛,甚至继发细菌感染。
- 使用跳蚤梳:用细密的跳蚤梳梳理狗狗毛发,若梳齿间有黑色或棕色的细小颗粒,或发现跳蚤成虫,即可确认感染。
去除狗狗身上跳蚤的详细步骤
去除跳蚤需要“狗狗+环境”同步处理,否则跳蚤会反复滋生,难以根除。
处理狗狗身上的跳蚤
根据感染程度和狗狗年龄、健康状况,选择合适的驱虫产品和方法:
外用驱虫产品(常用且高效)
外用驱虫药通常通过皮脂扩散,作用于全身,杀死和驱除跳蚤,常见类型及使用注意事项如下:
药物类型 | 常见成分 | 适用对象 | 使用频率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外用滴剂 | 非泼罗尼、吡虫啉、氟虫腈 | 6周龄以上健康犬(幼犬需确认) | 每月1次,滴于背部肩胛间 | 避免洗澡,用药前后48小时不洗澡;滴药时分开毛发,直接接触皮肤;幼犬、孕犬需遵医嘱 |
外用喷剂 | 除虫菊酯、吡虫啉 | 各年龄段犬(包括幼犬) | 每周1次,喷洒全身(避开眼鼻口) | 喷后自然风干,不擦拭;避免过量喷洒;敏感犬只先小范围试用 |
跳蚤浴液 | 除虫菊素、苯氧乙醇 | 各年龄段犬(包括幼犬) | 感染时使用,1-2周1次 | 按说明稀释,浸泡5-10分钟后冲洗干净;洗后彻底吹干(潮湿环境易加重感染) |
使用技巧:外用滴剂是预防首选,若已感染严重,可先使用喷剂或浴液快速减少跳蚤数量,再配合滴剂长期预防,用药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,避免过量导致中毒。
口服驱虫药(适合中重度感染或预防)
口服药通过血液循环,当跳蚤叮咬时被杀死,适合无法使用外用药的狗狗(如皮肤破损严重)或需要快速控制感染的情况:
- 常见成分:氟虫腈、伊维菌素(柯利犬慎用)、阿维菌素、塞拉菌素等。
- 使用频率:每月1次(预防),感染严重时按兽医建议调整剂量。
- 注意事项:需空腹服用(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);柯利犬、牧羊犬等敏感品种需避免含伊维菌素成分的药物;服药后观察是否有呕吐、腹泻等不良反应。
物理除虫辅助
- 跳蚤梳梳理:每天用跳蚤梳梳理毛发,将跳蚤和跳蚤粪梳下,梳子放入热水中(杀死跳蚤)清洗。
- 剃毛:对于毛发浓长的狗狗,若感染严重,可考虑局部剃毛(如腹股沟、腋下),方便药物接触皮肤和观察皮肤状况,但剃毛后需注意防晒和保暖。
处理生活环境中的跳蚤
跳蚤卵、幼虫和蛱虫会隐藏在狗狗的窝垫、地毯、沙发、地板缝隙等处,仅处理狗狗无法根除,需同步进行环境清洁:
-
彻底清洁:
- 清洗用品:狗狗的窝垫、玩具、毯子等所有可清洗物品,用热水(≥60℃)浸泡30分钟以上,然后清洗晾干;不可水洗的物品可密封在塑料袋中,放置2周(跳蚤蛹在无宿主情况下2周内无法孵化)。
- 吸尘清洁:用吸尘器彻底清洁地毯、沙发、地板缝隙,尤其是狗狗常活动的区域,吸尘后立即清理尘袋(或尘盒),避免跳蚤卵或幼虫扩散。
-
环境杀虫:
- 喷洒杀虫剂:选择含拟除虫菊酯、吡虫啉等成分的宠物专用环境杀虫剂,对准角落、缝隙、家具底部等区域喷洒,使用时需将狗狗和人类暂时撤离,通风后再让狗狗进入(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等待时间)。
- 蒸汽清洁:使用蒸汽清洁机清洁地毯、沙发,高温(≥50℃)可有效杀死跳蚤卵和幼虫。
-
户外环境处理:若狗狗常去草地、灌木丛等区域,可将这些区域的杂草修剪整齐,减少跳蚤滋生环境;必要时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户外杀虫剂。
日常护理与预防
- 定期驱虫:无论是否发现跳蚤,都应每月进行一次外驱或内驱(根据产品说明),幼犬需从6-8周龄开始驱虫。
- 保持环境清洁:定期清洗狗狗用品,吸尘清洁家居环境,避免狗狗接触流浪动物或可能携带跳蚤的环境(如长期未清洁的草地)。
- 观察狗狗状态:定期检查狗狗毛发和皮肤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- 隔离新接触的动物:新到家或外出接触其他动物后,先隔离观察3-5天,确认无跳蚤再让原住犬接触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身上的跳蚤总反复,是什么原因?
A:跳蚤反复通常与“环境处理不彻底”或“驱虫方式不当”有关,具体原因包括:①仅处理狗狗,未清洁环境(跳蚤卵、幼虫在环境中持续孵化);②驱虫药使用不规范,如剂量不足、频率不够,或未交替使用不同成分的药物(跳蚤可能产生耐药性);③狗狗接触感染源,如与流浪动物接触、在草丛中长期玩耍;④环境中有其他宿主(如家猫、老鼠等)携带跳蚤,未被清除,解决方法是:彻底清洁环境(清洗、吸尘、杀虫),坚持每月驱虫,避免狗狗接触潜在感染源,必要时咨询兽医调整驱虫方案。
Q2:给幼犬使用驱虫药需要注意什么?
A:幼犬驱虫需格外谨慎,主要注意以下几点:①年龄限制:一般6-8周龄以上才能使用驱虫药,具体需参考产品说明或遵医嘱(过早使用可能影响发育);②成分选择:避免使用含伊维菌素等对幼犬有毒性的成分,优先选择宠物专用的幼犬驱虫药(如含吡虫啉、非泼罗尼的滴剂);③剂量准确:严格按照幼犬体重计算剂量,避免过量;④观察反应:用药后24-48小时内观察是否有呕吐、腹泻、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,出现异常立即就医;⑤空腹服用:口服驱虫药建议幼犬空腹服用,提高吸收率,服药1小时后再喂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