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庭在应对鼠患时会选择使用粘鼠板,这种成本低、操作方便的捕鼠工具,却可能成为家中狗狗的“隐形杀手”,狗狗因好奇心强、喜欢探索,误触粘鼠板的案例屡见不鲜,轻则皮肤受损,重则中毒或消化道梗阻,需要主人格外警惕。

狗狗被老鼠贴

狗狗误触粘鼠板的常见原因与危害

粘鼠板通常由硬质纸板和高强度粘胶制成,表面会涂抹诱饵(如食物、香料),吸引老鼠靠近被粘住,狗狗的嗅觉灵敏,容易被诱饵吸引,或因行走时不慎踩踏、用鼻子嗅探时被粘住,部分狗狗会误将粘鼠板当作玩具撕咬,导致舌头、口腔被粘住,甚至误食粘胶或毒饵。

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

  1. 物理损伤:粘胶粘性极强,会紧紧粘住狗狗的毛发、皮肤,强行撕扯可能导致皮肤破损、脱毛,甚至撕裂伤,若粘住脚垫,会影响狗狗正常行走;粘住口腔或舌头,可能引发肿胀、出血。
  2. 化学中毒:部分粘鼠板会添加毒饵(如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),狗狗误食后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,出现牙龈出血、便血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严重时内脏出血死亡。
  3. 应激反应:被粘住时狗狗会产生强烈恐惧和疼痛,可能出现攻击行为(因紧张咬伤主人),或长期应激导致食欲下降、精神萎靡。

狗狗误触粘鼠板后的紧急处理步骤

若发现狗狗被粘鼠板粘住,需保持冷静,按以下步骤处理,避免二次伤害:

立即停止使用并固定狗狗

第一时间将粘鼠板与狗狗分离,若狗狗情绪激动,可由一人轻轻抱住固定头部,另一人操作,防止因挣扎导致粘胶扩散或撕伤皮肤。

软化粘胶,安全分离

用食用油(如橄榄油、花生油)或护发素涂抹在粘胶与狗狗毛发/皮肤的接触处,等待3-5分钟,让粘胶软化,随后用棉签或软布轻轻擦拭,逐步分离毛发和皮肤,若粘住面积较大,可用温水浸湿毛巾后包裹粘胶部位,利用水蒸气进一步软化粘胶,切忌强行撕扯,以免造成严重创伤。

狗狗被老鼠贴

检查伤口并清洁消毒

分离后,仔细检查狗狗皮肤是否有破损、红肿或毛发脱落,若有轻微擦伤,用碘伏或宠物专用消毒液擦拭;若出现撕裂伤或流血,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,并及时送医缝合。

观察是否误食毒饵或粘胶

留意狗狗口腔、周围是否有残留毒饵或粘胶,若发现误食,需立即记录毒饵成分(如包装上的有效成分),并携带狗狗及毒饵样本前往宠物医院,医生可能会催吐、活性炭吸附毒素,或使用特效解毒剂(如溴敌隆中毒需注射维生素K1)。

后续护理与观察

处理完毕后,让狗狗安静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,连续3天观察精神状态、食欲、排便情况(注意是否带血),若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嗜睡等症状,需及时复查。

如何预防狗狗误触粘鼠板?

防患于未然是关键,建议通过以下方式降低风险:

选择宠物安全的捕鼠方式

优先使用物理捕鼠工具(如捕鼠笼、电子捕鼠器),这些工具对宠物相对安全,捕鼠笼需放置在狗狗无法触及的位置(如橱柜顶部、抽屉深处),活捉老鼠后及时到户外放生;电子捕鼠器需确保狗狗不会啃咬电源线。

狗狗被老鼠贴

正确使用粘鼠板

若必须使用粘鼠板,需做到“三不原则”:不放在地面(可固定在墙角、柜子高处,狗狗跳不到的位置);不使用含毒饵的粘鼠板(选择无诱饵款,或用宠物无法接触的诱物,如花生酱放在粘鼠板中央,避免溢出);不长期放置(鼠患解决后立即清理)。

加强环境管理与狗狗训练

定期打扫家中卫生,清理食物残渣,从源头减少鼠患;训练狗狗“禁区”指令,如“不能碰”“离开”,并对遵守指令的行为给予零食奖励,让狗狗主动远离危险区域。

不同捕鼠工具的宠物安全性对比

工具类型 优点 缺点 宠物安全性
粘鼠板 成本低、操作简单 宠物误触风险高、可能残忍 极低
捕鼠笼 无毒性、可重复使用 需定期检查、活鼠处理麻烦
电子捕鼠器 快速致死、无化学残留 需通电、价格较高 中高
天然驱鼠剂 无毒性、环保(如薄荷精油) 效果有限、需频繁使用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误触粘鼠板后,自己能把胶水弄掉吗?
A:通常不能,粘鼠板胶水粘性极强,狗狗舔舐或撕扯会导致胶水扩散,加重皮肤损伤,甚至误食胶水引发肠道梗阻,或粘住舌头造成窒息风险,建议立即人工处理,避免狗狗自行撕扯。

Q2:粘鼠板上的毒饵对狗狗的危害有多大?需要催吐吗?
A:毒饵常见成分为抗凝血灭鼠剂(如溴敌隆),狗狗误食后3-5天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,表现为牙龈出血、便血、呼吸困难等,严重时可致死,是否催吐需根据时间判断:若误食后2小时内且狗狗意识清醒,可立即送医催吐;若超过2小时或已出现中毒症状(如呕吐、出血),不要催吐,直接就医,医生会使用维生素K1解毒及对症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