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耳螨是常见的耳部寄生虫感染,多发生于幼犬或免疫力较低的成年犬,主要由耳螨(耳痒螨)寄生引起,具有高度传染性,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继发感染,影响狗狗听力及生活质量。
症状表现:耳螨的典型信号
狗狗感染耳螨后,耳道会出现明显异常,可通过以下症状初步判断:
症状类型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行为异常 | 频繁甩头、用爪子抓挠耳朵、头部摩擦地面或家具,因瘙痒导致烦躁不安 |
耳道分泌物 | 耳道内出现褐色或黑色蜡质分泌物,类似咖啡渣,伴随难闻异味 |
耳部外观 | 耳道皮肤红肿、增厚,有血痂或脱屑,严重时耳廓边缘脱毛 |
继发感染 | 若合并细菌感染,分泌物可能呈脓性,狗狗可能出现疼痛反应(如触摸耳朵时呲牙) |
感染原因:耳螨如何找上门?
耳螨的传播途径多样,常见诱因包括:
- 接触感染:与健康狗狗、猫或患病的野生动物接触,通过直接接触传播;
- 环境传播:狗狗生活的环境中(如窝垫、玩具、食盆)残留螨虫卵,间接感染;
- 免疫力低下:幼犬、老年犬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狗狗,因抵抗力弱更易感染;
- 耳道环境:垂耳犬(如可卡犬)、耳道毛发浓密的狗狗,耳道通风差,潮湿环境利于螨虫繁殖。
危害与并发症:不止“痒”那么简单
耳螨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引发严重后果:
- 继发感染:螨虫破坏耳道皮肤屏障,易导致细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或真菌(如马拉色菌)感染,引发中耳炎、外耳炎;
- 听力损伤:严重感染时,炎症可能扩散至中耳,损伤听力神经,甚至导致听力丧失;
- 慢性皮肤问题:长期抓挠导致耳部皮肤增厚、色素沉着,形成“耳道狭窄”,增加治疗难度。
预防措施:远离耳螨困扰
日常做好以下防护,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:
- 定期清洁耳道:每周用宠物专用洗耳液清洁耳道(避免使用酒精或人用滴耳液),洗后擦干;
- 避免接触感染源:新到家的宠物先隔离检查,定期给狗狗驱虫(包括体内外驱虫,驱虫药可预防耳螨);
- 保持环境干燥:狗狗窝垫定期晾晒消毒,洗澡时防止水进入耳道(可用棉球轻堵耳道);
- 增强免疫力:提供优质狗粮,适量运动,定期体检,尤其关注幼犬和老年犬。
治疗方法:科学清除耳螨
确诊耳螨后,需遵医嘱规范治疗,步骤如下:
- 清洁耳道:用洗耳液软化并清除分泌物,再用棉球轻轻擦拭(注意勿用棉签捅耳道深处);
- 药物杀螨:宠物医生会开具外用杀螨药(如含伊维菌素、莫昔克丁的滴耳液),或口服药(如塞拉菌素,需注意柯利犬禁用伊维菌素类);
- 疗程巩固:耳螨生命周期约3周,需持续用药2-4周,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复查,避免复发;
- 环境消毒:狗狗接触的物品(窝垫、玩具等)用热水烫洗或紫外线消毒,避免重复感染。
常见误区:这些做法要避免
- 误区1:用人用滴耳液治疗——人用药物成分可能刺激狗狗耳道,甚至加重损伤;
- 误区2:症状缓解即停药——耳螨卵可能未被完全清除,需完成整个疗程;
- 误区3:过度清洁耳道——频繁清洁会破坏耳道正常菌群,反而增加感染风险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耳螨会传染给人吗?
A:耳螨主要感染犬猫,但少数情况下可能短暂感染人类,引起皮肤瘙痒(如耳周、手臂出现小红疹),但不会长期寄生,若狗狗感染耳螨,主人需注意接触后洗手,避免用手揉眼、鼻,同时给狗狗积极治疗,人若出现症状可咨询皮肤科医生。
Q2:如何区分耳螨和细菌性耳炎?
A:耳螨典型症状是褐色/黑色“咖啡渣”分泌物、剧烈瘙痒,耳镜检查可见螨虫;细菌性耳炎分泌物多为黄绿色脓性,可能伴有发热、精神沉郁,且瘙痒相对较轻,确诊需宠物医生通过耳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或细菌培养鉴别,切勿自行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