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双排牙,专业上称为乳牙滞留,是指狗狗在换牙期(通常3-7个月)时,乳牙未按时脱落,而恒牙已从同一位置萌出,导致口腔内出现“双排牙”的现象,这是幼犬常见的口腔问题,尤其在小型犬和玩具型犬中高发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影响狗狗的口腔健康和整体发育。
从易发犬种来看,由于小型犬的颌骨空间相对较小,恒牙萌出时乳牙牙根可能未能完全吸收,导致滞留,常见易发品种包括泰迪、比熊贵宾、约克夏、博美、吉娃娃、马尔济斯等(具体见下表),这些犬种成年后体型小,牙齿数量却与大型犬相同(乳齿28颗,恒齿42颗),换牙时颌骨空间不足,乳牙滞留风险显著增加。
常见易发双排牙的犬种 |
---|
泰迪(贵宾犬) |
比熊犬 |
约克夏梗 |
博美犬 |
吉娃娃 |
马尔济斯犬 |
导致乳牙滞留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,首先是遗传因素,部分犬种存在颌骨发育不良的遗传倾向,导致乳牙牙根吸收机制异常,即使恒牙萌出,乳牙也“赖着不走”,其次是营养问题,幼犬期钙磷比例失衡(如钙含量过高或过低)、维生素D缺乏,会影响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,使乳牙与牙骨粘连,无法正常脱落,乳牙本身的结构异常(如牙根弯曲、过短)或恒牙萌出位置偏移,也可能挤占乳牙脱落空间,造成滞留。
乳牙滞留的危害不容忽视,最直接的是影响牙齿排列,滞留的乳牙会占据恒牙生长空间,导致恒牙歪斜、拥挤,形成“地包天”或“龅牙”等咬合异常,长期可能引发下颌关节疼痛,双排牙之间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牙菌斑,诱发牙龈炎、牙周炎,导致口臭、牙龈出血,严重时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,更严重的是,口腔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脏、肾脏等器官,损害狗狗全身健康。
预防双排牙需从幼犬期入手,选择信誉犬舍,避免有乳牙滞留遗传史的犬只,科学喂养,保证幼犬粮钙磷比例适宜(一般建议钙磷比1.2:1-1.5:1),适量补充维生素D(促进钙吸收,但需遵兽医建议,避免过量),避免长期喂食软食或湿粮,可适当提供干粮、磨牙棒等硬质食物,帮助狗狗通过咀嚼促进乳牙脱落。
若发现狗狗存在双排牙,需及时就医,兽医会通过口腔检查和X光片判断乳牙牙根吸收情况,通常建议在6-8月龄前拔除滞留乳牙(此时恒牙未完全固定,拔除后恒牙可能自行调整位置),拔除操作需在麻醉下进行,避免狗狗疼痛和应激,术后注意口腔护理,防止感染。
相关问答FAQs
Q:狗狗双排牙不拔会自己掉吗?
A:通常不会自行脱落,乳牙滞留的核心原因是牙根未完全吸收,与牙骨或牙龈粘连,即使恒牙萌出后,乳牙也缺乏“脱落”的生理基础,长期滞留会导致恒牙排列异常、口腔问题加重,需及时由兽医拔除。
Q:如何在家判断狗狗是否有双排牙?
A:可通过观察狗狗口腔初步判断:换牙期(3-7个月)若发现上下颌同一位置有两排牙齿(前排乳牙较小、偏白,后排恒牙较大、偏黄),或狗狗出现咀嚼困难、流口水、口臭、喜欢只用一侧咀嚼等情况,需警惕双排牙,建议尽快带去宠物医院做口腔检查确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