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耳朵里的耳毛虽然看似不起眼,但如果长期不清理,可能会成为耳道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耳毛过于浓密容易藏污纳垢,滋生细菌、螨虫,引发耳螨、中耳炎等疾病,尤其对于垂耳犬(如可卡犬、比格犬)和耳道较窄的犬种,耳毛堆积还可能影响耳部通风,导致耳道潮湿发炎,定期为狗狗进行耳朵除毛,是日常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除毛前的准备工作:工具与安全第一
在给狗狗除毛前,充分的准备能让过程更顺利,也能减少狗狗的应激反应,以下是必备工具及用途说明,建议提前整理到位:
工具名称 | 用途说明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宠物专用除毛粉 | 撒在耳道周围,减少拔毛时的疼痛感,并帮助松动耳毛 | 避免使用含滑石粉的产品(可能刺激呼吸道),优先选择天然成分(如玉米淀粉) |
止血粉/凝血酶 | 应急处理拔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量出血 | 提前备好,避免手忙脚乱 |
圆头镊子 | 夹取耳毛,圆头设计避免戳伤狗狗耳道 | 务必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 |
宠物耳道清洁液 | 清洁耳廓和耳道入口,去除污垢(除毛前清洁可减少细菌感染风险) | 选择不含酒精、香精的温和产品,避免深入耳道深处 |
棉球/棉片 | 配合清洁液擦拭耳廓,或轻轻按压耳道帮助止血 | 切勿使用棉签(可能将污垢推入耳道深处) |
奖励零食 | 过程中安抚狗狗,完成后奖励,建立积极联想 | 选择小块、易咀嚼的零食,避免分散注意力 |
毛巾/防滑垫 | 铺在操作台上,防止狗狗滑动,同时方便清洁掉落的毛发 | 选择防滑材质,确保狗狗安全 |
详细除毛步骤:从适应到完成,每一步都要温柔
不同狗狗对除毛的接受度不同,尤其是第一次操作的幼犬或敏感犬,需要循序渐进,避免强行操作导致狗狗恐惧,以下是具体步骤:
环境准备与狗狗适应
选择安静、光线充足的房间,关闭电视、音乐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噪音,提前将狗狗熟悉的玩具或毯子放在操作台上,让它先放松下来,主人可以先轻抚狗狗头部、耳朵,用手轻轻捏住耳廓(模拟拔毛时的触感),同时给予零食奖励,让狗狗明白“触摸耳朵=好事”,适应时间约5-10分钟,直到狗狗不再抗拒耳朵被触碰。
清洁耳廓外部(除毛前必做)
用棉球蘸取宠物耳道清洁液,轻轻擦拭狗狗耳廓内侧和耳道入口的污垢、油脂(注意:仅清洁耳廓和可见耳道入口,切勿将棉签伸入耳道深处,以免损伤耳膜),如果狗狗耳道内有较多分泌物或异味,建议先咨询兽医,排除耳道疾病后再进行除毛,否则可能加重感染。
涂抹除毛粉,减少疼痛感
将少量除毛粉均匀撒在狗狗耳道入口周围的耳毛根部(注意避开耳道黏膜),轻轻揉搓1-2分钟,让粉末包裹住耳毛,起到润滑和麻痹毛囊的作用(除毛粉能暂时降低神经敏感度,减少拔毛时的疼痛),等待1-2分钟,让粉末充分发挥作用。
分批拔毛,动作要轻柔
用一只手轻轻固定狗狗的头部(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根部,避免狗狗突然甩头),另一只手握住圆头镊子,逆着耳毛生长方向(从耳道向外夹),少量、分批地拔取耳毛(每次夹取3-5根,避免一次性拔取过多导致狗狗疼痛或毛囊损伤),拔毛时镊子要贴近皮肤,夹住耳毛根部,快速拔出,避免犹豫拉扯(犹豫会增加狗狗的疼痛感)。
重点区域:耳道入口周围的“绒毛”是重点清理对象,但耳道深处的“硬毛”(部分犬种耳道内有较粗的护毛)如果生长健康且无不适,可适当保留(过度拔除硬毛可能降低耳道自洁能力),拔毛过程中注意观察狗狗的反应,如果它出现呜咽、挣扎、甩头等抗拒行为,应暂停操作,轻声安抚,待它平静后再继续。
检查与后续清洁
拔毛完成后,再次检查耳道周围是否有残留的耳毛或小伤口,若有少量出血,用止血粉轻轻按压出血点5-10秒至止血;若有红肿、破皮,涂抹宠物专用抗菌药膏(如红霉素软膏),并暂停1-2周再操作,最后用干净的湿巾擦拭耳廓,去除除毛粉残留,并给予狗狗大量零食和抚摸奖励,强化“除毛=愉快体验”的记忆。
注意事项与特殊情况处理
除毛并非“越多越好”,不同犬种、不同耳道健康状况的狗狗,除毛频率和方法需灵活调整:
除毛频率:因犬而异
- 垂耳犬(可卡犬、比格犬、巴吉度等):耳道通风差,耳毛易藏污纳垢,建议每1-2个月除毛1次;
- 立耳犬(边牧、哈士奇、柯基等):耳道相对透气,耳毛较少,可每2-3个月检查1次,耳毛浓密时再除;
- 卷耳犬(苏格兰折耳猫、部分贵宾犬):耳道褶皱多,耳毛易堆积,需增加频率至每月1次(但折耳犬需注意软骨发育问题,建议先咨询兽医)。
绝对禁止自行除毛的情况
- 耳道有明显红肿、分泌物(黄褐色/黑色污垢、血水)、异味(酸臭味、腐败味):可能是耳螨、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,需先就医治疗;
- 狗狗有出血倾向(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、有凝血功能障碍):拔毛可能导致出血不止;
- 幼犬(3个月以下):耳道皮肤娇嫩,毛囊未发育完全,建议6个月后再操作。
不同品种的除毛技巧
以下为常见犬种的除毛重点,可参考调整:
犬种类型 | 耳毛特点 | 除毛技巧 |
---|---|---|
垂耳猎犬 | 耳毛浓密、耳道深 | 重点清理耳道入口周围,耳道深处的绒毛可拔除,但避免过度刺激 |
贵宾/比熊 | 耳内有卷曲绒毛 | 需用镊子仔细夹取卷毛,也可定期修剪(修剪时留1-2cm长度,避免剃光) |
柯基 | 耳毛较粗、易脱落 | 拔毛时动作更轻柔,粗毛毛囊较深,可配合除毛粉延长等待时间 |
哈士奇/阿拉斯加 | 耳毛稀疏、偏硬 | 一般无需频繁除毛,若耳毛过长影响清洁,可适当修剪,无需拔除 |
常见问题解答(FAQs)
Q1:狗狗耳朵里的耳毛需要全部拔掉吗?
A:不需要,耳毛分为“绒毛”(细软、易滋生细菌)和“硬毛”(较粗、有保护作用),除毛主要针对耳道入口周围的绒毛,硬毛若生长健康且无不适,可适当保留(如部分牧羊犬、哈士奇的硬毛能阻挡灰尘进入耳道),过度拔除硬毛可能导致耳道失去天然保护,反而增加感染风险。
Q2:除毛后狗狗一直甩头、抓耳朵,是正常反应吗?
A:轻微甩头可能是除毛过程中的短暂不适,通常1-2小时后会缓解;但如果持续甩头、频繁抓挠耳道,或伴随耳廓发红、分泌物增多,可能是以下原因:①除毛时损伤了耳道皮肤(引发感染);②狗狗对除毛粉过敏;③本身就有耳道疾病(除毛刺激了原有炎症),建议观察1-2天,若无缓解需及时就医,避免加重病情。
定期为狗狗耳朵除毛,本质上是“预防大于治疗”的护理,只要方法正确、动作轻柔,狗狗会逐渐习惯这个过程,主人和狗狗也能在互动中增进感情,耐心和温柔是最好的“除毛工具”,如果实在无法操作,寻求专业宠物美容师或兽医的帮助,切勿强行硬拽,避免对狗狗造成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