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肾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,承担着过滤血液毒素、调节电解质平衡、维持血压稳定等关键功能,当狗狗出现多饮多尿、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、呕吐或精神萎靡等症状时,兽医通常会建议进行肾脏B超检查,以评估肾脏的形态、结构和功能状态,这种无创、实时、可重复的影像学检查,已成为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工具。

狗狗肾脏B超检查的原理与优势

肾脏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,通过高频声波探头发射声波至肾脏组织,再接收不同组织界面反射的回声信号,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实时图像,由于肾脏皮质、髓质、集合系统等不同结构的密度和声阻抗存在差异,B超图像上会呈现不同的回声强度:通常皮质呈均匀低回声,髓质回声略高于皮质,集合系统为无回声区(尿液填充)。

与X光、CT等检查相比,肾脏B超的优势在于:无辐射(适合老年犬、幼犬及妊娠期母犬)、实时动态观察(可观察肾脏血流、蠕动等)、分辨率高(能清晰显示皮质、髓质厚度及微小病变)、操作便捷(可在门诊快速完成),且对肾脏囊肿、结石、肿瘤等病变的敏感性较高。

肾脏B超的适应症与临床意义

哪些情况下需要给狗狗做肾脏B超?以下是常见适应症及对应临床意义:

临床症状/情况 可能提示的肾脏问题 B超检查意义
多饮多尿、夜尿增多 慢性肾病、肾盂肾炎、糖尿病肾病 评估肾脏大小、皮质厚度,排除肾盂积水
食欲减退、呕吐、脱水 急性肾损伤、尿毒症 观察肾脏是否肿大、回声改变,判断损伤程度
蛋白尿、血尿(尿检异常) 肾小球肾炎、肾结石、肿瘤 检测肾实质结构、有无占位性病变
老年犬定期体检 早期慢性肾病、肾囊肿 发现亚临床病变(如皮质变薄、回声增强)
腹部触诊发现肾脏异常 肾脏肿大/萎缩、肿瘤、囊肿 明确病变性质(囊性/实性)、边界及血流情况

肾脏B超检查过程详解

检查前准备

  • 禁食禁水:通常要求检查前禁食4-6小时,避免胃肠道气体干扰肾脏显影;若需同时进行腹部其他器官检查,可能需延长禁食时间。
  • 保定:一般采取站立或侧卧保定,对于紧张或兴奋的狗狗,可能使用短效镇静药物(如美托咪定),确保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。
  • 剃毛:在肾脏区域(左侧腰窝对应左肾,右侧对应右肾)剃毛,清除油脂和毛发,保证超声波传导。

检查操作流程

  • 定位:兽医通过触诊确定肾脏位置(左肾位于第1-3腰椎左侧,右肾位于第1-3腰椎右侧,右肾因肝脏压迫位置略低于左肾)。
  • 扫查切面
    • 纵切面:沿肾脏长轴扫查,观察肾脏长径、宽径、皮质厚度,以及肾盂、肾盏结构;
    • 横切面:垂直长轴扫查,测量肾脏厚度,观察肾门血管(肾动脉、肾静脉)及周围淋巴结。
  • 观察指标
    • 大小:正常肾脏长径(犬:左肾7-12cm,右肾6-11cm),长宽比约2:1,过大(如急性肾损伤)或过小(如慢性肾病)均属异常;
    • 形态:轮廓应光滑,分叶状或不规则提示肿瘤或瘢痕;
    • 回声:皮质均匀低回声,髓质回声略高,集合系统清晰;皮质回声增强(如慢性肾病)或减低(如急性水肿)均有意义;
    • 血流:彩色多普勒观察肾动脉血流,阻力指数(RI)正常值0.6-0.7,RI>0.7提示肾血管阻力增高,常见于肾纤维化。

常见异常B超表现及对应疾病

  • 肾脏肿大:急性肾损伤(皮质回声减低)、肾盂积水(集合系统分离呈无回声区)、肾肿瘤(不规则低回声肿块);
  • 肾脏缩小:慢性肾病(皮质变薄,回声增强,表面呈颗粒状);
  • 囊性病变:单纯性肾囊肿(圆形无回声区,边界清晰,后方回声增强);多囊肾(双侧肾脏多发囊肿,遗传性);
  • 强回声伴声影:肾结石(点状/团状强回声,后方伴声影,可随体位移动);
  • 肾盂扩张:尿路梗阻(如结石、肿瘤压迫导致尿液排出不畅,集合系统分离宽度>1cm)。

注意事项与局限性

检查后护理

肾脏B超属无创检查,一般无需特殊护理,若检查中使用了镇静药物,需观察狗狗是否出现嗜睡、共济失调等反应,避免剧烈运动直至药物代谢完全。

B超的局限性

  • 无法评估肾功能:B超仅反映形态结构,需结合血液生化(肌酐、尿素氮)、尿液检查(尿比重、蛋白尿)等综合判断肾功能;
  • 对微小病变不敏感:早期肾小管损伤或轻微间质炎症,B超可能无明显异常;
  • 依赖操作经验:图像解读需结合兽医经验,不同操作手法可能导致图像差异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肾脏B超需要麻醉吗?
A1:通常不需要麻醉,成年健康狗狗在保定良好的情况下,仅需轻度保定即可完成检查;对于幼犬、老年犬或应激反应严重的狗狗,可能使用短效镇静药物(如美托咪定),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,麻醉一般仅当狗狗极度不配合,或需同时进行肾活检等侵入性操作时才使用。

Q2:B超发现肾脏囊肿,一定是肿瘤吗?需要进一步治疗吗?
A2:肾脏囊肿是良性病变,与肿瘤不同,其典型B超表现为边界清晰、圆形的无回声区,内部无血流信号,单纯性肾囊肿通常无需治疗,仅需定期复查(每6-12个月一次),监测囊肿大小变化;若囊肿过大(直径>5cm)或压迫周围组织,可能需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,若囊肿合并肾实质回声异常、肾盂扩张等,需进一步排查肾盂肾炎或肿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