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身上钩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,主要寄生于小肠内,通过钩状口器吸附在肠壁上吸血,不仅会导致狗狗营养不良、贫血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,尤其是幼犬,这种寄生虫分布广泛,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易传播,需要宠物主人高度重视。
钩虫属于线虫纲、钩口科,常见的种类有犬钩虫、巴西钩虫、窄头钩虫等,成虫体长约1-2厘米,呈灰白色或淡红色,头部有发达的口囊,内钩或切板用于咬附肠黏膜,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,在温暖湿润的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(第三期幼虫),狗狗通过多种途径感染:幼虫可直接穿透皮肤(尤其是脚垫、腹部等无毛或薄毛部位),经口食入感染性幼虫(如舔舐被污染的地面、饮水或猎食中间宿主,如老鼠、蟑螂),幼犬还可通过胎盘或母乳垂直感染,感染后,幼虫在体内移行:经皮肤感染的幼虫会先进入血液循环,到达肺脏,随咳嗽被咽下,最终在小肠发育为成虫;经口感染的幼虫则直接在小肠或黏膜下发育为成虫,整个过程约需3-4周。
狗狗感染钩虫后的症状因感染强度、年龄、健康状况而异,轻度感染可能无明显表现,但中重度感染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,幼犬最易感,常表现为急性症状:皮肤接触部位(如脚趾间、腹部)出现红肿、瘙痒,甚至皮炎、溃疡;消化道症状突出,如腹泻(粪便可能带血或呈黑色柏油状,提示上消化道出血)、呕吐、食欲不振;由于长期失血和营养吸收障碍,狗狗迅速消瘦、精神萎靡、被毛粗糙无光泽,黏膜苍白(贫血征象),严重时可能因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死亡,成年犬多为慢性感染,症状较隐蔽,如间歇性腹泻、轻度贫血、体重下降、抵抗力下降,易继发其他疾病。
诊断钩虫感染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,最常用的是粪便检查,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法,检测粪便中的虫卵(钩虫卵呈椭圆形、无色,卵壳薄,内含2-8个卵细胞),但需注意,感染后2-3周成虫才开始产卵,早期感染可能检测不到虫卵,需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判断,血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计数、血红蛋白含量降低(贫血),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(提示继发感染);对于皮肤幼虫移行症,可通过皮肤刮取物镜检或PCR检测幼虫抗原确诊。
治疗钩虫感染需综合用药和支持疗法,驱虫药是核心,常用药物包括:苯并咪唑类(如阿苯达唑、芬苯达唑,广谱驱虫,对成虫和幼虫有效,但幼犬需慎用,可能引起呕吐、腹泻)、四氢嘧啶类(如吡喹酮,对多种线虫有效,安全性较高)、大环内酯类(如伊维菌素、莫昔克丁,通过皮下注射或外用,对皮肤幼虫移行症效果好,但柯利犬品种可能存在MDR1基因突变,需禁用或慎用),用药需遵医嘱,按体重计算剂量,通常间隔7-14天重复2-3次,以杀灭新发育的成虫,同时需进行支持治疗:贫血严重的狗狗需输血或补充铁剂(如硫酸亚糖浆,口服需避免与牛奶、钙剂同服,影响吸收);脱水者静脉补液;营养不良者提供高蛋白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处方粮、煮熟的鸡胸肉),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环境消毒同样重要,用10%漂白粉溶液或2%热碱水消毒犬舍、食盆、饮水器,清理粪便并焚烧或深埋,避免狗狗接触被污染的土壤。
预防钩虫感染需采取综合性措施,定期驱虫是关键:幼犬出生后2-3周开始首次驱虫,每2-3周1次,直至12周龄;成年犬每季度驱虫1次,散养犬或高发地区(如多雨、温暖地区)每月1次;母犬在配种前、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各驱虫1次,减少垂直传播,环境管理方面,保持犬舍干燥、清洁,定期消毒,避免狗狗接触粪便、污水;遛狗时牵绳,防止狗狗乱舔地面或捕食中间宿主;饮食卫生,不给狗狗喂食生肉、生水,食盆每日清洗,人宠共患需注意,钩虫幼虫可感染人(称为“皮肤幼虫移行症”或“匍行疹”),表现为皮肤红色线性皮疹、剧烈瘙痒,因此处理狗狗粪便时需戴手套,接触后彻底洗手,避免赤脚在狗狗活动区域行走。
以下是关于狗狗钩虫感染的常见问题解答:
Q1:狗狗感染钩虫后,除了用药,在家护理还需要注意什么?
A:护理需从隔离、饮食、环境观察三方面入手,将感染狗狗与健康宠物隔离,尤其是幼犬,避免交叉感染;饮食提供高蛋白、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(如鸡胸肉、蛋黄、肠道处方粮),少量多餐,避免油腻或刺激性食物,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益生菌,促进肠道恢复;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若出现皮肤瘙痒或溃疡,用温和的宠物专用消毒液(如氯己定溶液)清洁,避免狗狗抓挠,必要时佩戴伊丽莎白圈;密切观察精神、食欲、粪便和黏膜颜色,若出现黑色柏油样便、极度虚弱或持续贫血,需立即就医,主人处理狗狗粪便后务必彻底洗手,避免自身感染。
Q2:钩虫会传染给人吗?如何预防人感染?
A:钩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,但人类并非其适宜宿主,感染多为“偶然寄生”,人类主要通过接触被钩虫幼虫污染的土壤感染(如赤脚在沙滩、草地行走),幼虫穿透皮肤后会在皮下移行,引起“匍行疹”,表现为皮肤出现蜿蜒、红色的线性皮疹,伴剧烈瘙痒,常见于脚、腿、手等部位,若幼虫到达肺部,可能引起咳嗽、哮喘等症状,预防措施包括:避免赤脚接触可能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;清理狗狗粪便时戴手套,事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;定期给狗狗驱虫,减少环境中的虫卵和幼虫;保持家庭环境清洁,尤其是庭院、阳台等狗狗活动区域,定期消毒;不要让狗狗舔舐人的伤口或黏膜,若出现疑似感染症状,应及时就医,医生可能外用或口服驱虫药(如阿苯达唑)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