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蛋蛋癌,通常指公犬的睾丸肿瘤,是老年未绝育公犬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,发病率约占犬所有肿瘤的2%-6%,其中7岁以上未绝育公犬风险显著升高,这种肿瘤可能发生在单侧或双侧睾丸,根据细胞来源可分为支持细胞瘤、间质细胞瘤(莱迪希细胞瘤)、精原细胞瘤等类型,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生物学行为、临床症状和预后上存在差异,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对狗狗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。

狗狗蛋蛋癌

病因与风险因素

睾丸癌的核心诱因是未绝育,因为睾丸持续分泌雄激素,长期激素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生,遗传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,例如拳师犬、贵宾犬、雪纳瑞、柯基犬等品种的发病率较高,可能与特定基因易感性有关,隐睾犬(睾丸未正常下降至阴囊,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)的癌变风险是正常位置睾丸的10-15倍,因为腹腔温度较高(阴囊温度比体温低2-4℃),高温环境会加速细胞恶变,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、慢性炎症或环境毒素暴露,但目前尚无明确研究证实。

临床症状:分类型表现

睾丸癌的症状因肿瘤类型、是否转移及激素分泌情况而异,可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:

局部症状

  • 睾丸异常:最常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,质地变硬(如石子样),表面可能凹凸不平;部分肿瘤可能因出血坏死而迅速增大,导致阴囊皮肤发红、破溃。
  • 隐睾癌变:隐睾部位的肿瘤常被忽视,直到肿瘤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,可能表现为腹股沟或腹部肿块,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疼痛、行走困难。

全身症状(与激素相关)

不同肿瘤类型可能分泌异常激素,引发非特异性症状:

  • 支持细胞瘤:约30%会分泌雌激素,导致狗狗出现“雌性化”表现:乳腺发育、泌乳(雄犬也可能)、皮肤变薄(易出现溃疡)、对称性脱毛(尤其腹部和腹股沟)、性欲减退。
  • 间质细胞瘤:多数不分泌激素,少数可能分泌过量雄激素,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强、前列腺增生(排尿困难、血尿);或分泌雌激素(类似支持细胞瘤)。
  • 精原细胞瘤:通常不分泌激素,但晚期可能转移至肺、肝、淋巴结,导致消瘦、精神萎靡、呼吸困难、淋巴结肿大。

转移症状

未及时治疗的睾丸癌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,常见转移部位为肺(咳嗽、呼吸困难)、淋巴结(颌下、肩前淋巴结肿大)、肝(黄疸、腹水)和骨骼(跛行、疼痛)。

诊断方法

兽医需结合病史、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:

狗狗蛋蛋癌

体格检查

触诊睾丸大小、质地、活动度,检查是否有隐睾;同时触摸腹部、腹股沟及体表淋巴结,判断有无转移灶。

实验室检查

  • 血液检查:血常规评估贫血、感染情况;生化检查肝肾功能(转移时可能异常);肿瘤标志物(如抑制素、AMH,支持细胞瘤可能升高)。
  • 激素检测:检测睾酮、雌激素水平,支持细胞瘤常雌激素升高、睾酮降低;间质细胞瘤可能睾酮升高。
  • 尿液检查:排除泌尿系统感染或肿瘤压迫导致的尿路问题。

影像学检查

  • B超:阴囊B超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、形态、内部回声(实性/囊性),判断有无浸润;腹部B超检查腹腔脏器及隐睾部位。
  • X光/CT:怀疑转移时,拍摄胸部X光或腹部CT,观察肺、肝、淋巴结等部位有无转移灶。

病理活检

手术切除肿瘤后,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,是确诊的金标准,同时可判断肿瘤类型、分化程度(恶性程度)及切缘是否干净(有无残留肿瘤细胞)。

治疗方案

睾丸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核心,辅以放化疗或支持治疗,具体方案根据肿瘤类型、分期及狗狗身体状况制定:

手术治疗

  • 睾丸切除术:首选方法,通过阴囊切口或腹股沟切口切除睾丸(隐睾需连同睾丸及所在组织一并切除),早期未转移的睾丸癌,手术治愈率可达90%以上,且创伤小、风险低。
  • 根治性手术:若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(如阴囊皮肤、精索),需扩大切除范围,防止复发。

化疗

对于已转移或恶性程度高的肿瘤(如精原细胞瘤),需联合化疗,常用药物包括顺铂、多柔比星、环磷酰胺等,可抑制肿瘤生长、延长生存期,化疗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,评估副作用(如骨髓抑制、胃肠道反应)。

放疗

对局部复发或转移灶(如肺、淋巴结转移)可进行放射治疗,缓解症状、控制肿瘤进展,但需考虑设备条件和狗狗耐受性。

狗狗蛋蛋癌

支持治疗

  • 激素相关症状:如支持细胞瘤导致的雌性化症状,术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,症状可自行消退;严重者可使用药物(如他莫昔芬)拮抗雌激素。
  • 转移支持:针对转移导致的疼痛、贫血、营养不良,给予止痛药、营养补充、输液等对症支持。

预后与预防

预后

  • 早期未转移:手术切除后预后极佳,多数狗狗可长期存活(5年以上无复发)。
  • 已转移:预后取决于转移部位和数量,肺转移预后较差,平均生存期约6-12个月;若对化疗敏感,可能延长至1-2年。
  • 隐睾癌变:因发现较晚,转移风险高,预后相对较差,建议尽早手术。

预防

  • 早期绝育:最有效的预防方法!6-12月龄前完成绝育,可消除睾丸癌风险(绝育后睾丸组织退化,不再发生癌变),同时预防前列腺疾病、睾丸扭转等疾病。
  • 隐睾处理:隐睾犬应在6月龄前手术切除隐睾,避免癌变风险。
  • 定期体检:老年未绝育公犬每月触摸睾丸,观察有无肿大、质地变化;每年进行体检,包括血液和影像学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。

不同类型睾丸癌特点对比

肿瘤类型 占比 激素分泌 典型症状 恶性程度 转移风险
支持细胞瘤 20%-30% 雌激素(为主) 雌性化(乳腺发育、脱毛)、皮肤变薄 中等 10%-15%
间质细胞瘤 15%-20% 雄激素/无 攻击行为、前列腺增生 <5%
精原细胞瘤 30%-40% 睾丸肿大、晚期转移 中等 15%-30%
混合型 10%-15% 视类型而定 症状混合 不定 20%-40%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睾丸癌一定会转移吗?转移后还能治吗?
A:并非所有睾丸癌都会转移,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的狗狗转移风险极低(<10%),是否转移取决于肿瘤类型、分化程度和发现时间,若已转移(如肺、淋巴结转移),仍可通过手术(切除转移灶)、化疗(药物控制)或放疗(局部治疗)延长生存期,但预后较早期差,部分狗狗通过综合治疗可维持1-2年的良好生活质量,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。

Q2:绝育后的狗狗还会得睾丸癌吗?
A:不会!睾丸癌的发生与睾丸组织直接相关,绝育手术会切除双侧睾丸,睾丸组织退化后不再分泌激素,从根本上消除了癌变风险,建议所有非种用公犬在6-12月龄前完成绝育,不仅能预防睾丸癌,还能降低前列腺疾病、睾丸扭转、攻击性行为等疾病风险,是保障狗狗健康的重要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