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它们喜欢探索户外世界,但这也增加了接触各种虫子的风险,虫咬不仅会给狗狗带来皮肤不适,还可能传播疾病、引发过敏反应,甚至危及生命,了解常见虫咬类型、症状、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,是每位养宠人必备的知识。
常见虫咬类型及特点
狗狗被虫咬的情况五花八门,不同虫子的叮咬方式和危害差异较大,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虫咬类型,通过表格可以更清晰地对比它们的特征:
虫子类型 | 叮咬特点 | 常见症状 | 高发季节 |
---|---|---|---|
跳蚤 | 小型褐色昆虫,善跳跃,常寄生在狗狗毛发根部,通过口器吸血 | 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、瘙痒(狗狗频繁抓挠或啃咬)、脱毛、严重时导致贫血(幼犬更易) | 夏秋高温潮湿季节 |
蜱虫 | 大型硬壳或软壳虫,吸附在皮肤上不轻易松脱,头部埋入皮肤 | 叮咬处红肿、溃疡、结痂,可能传播莱姆病、巴贝斯虫等,严重时导致蜱虫麻痹 | 春季至秋季(温暖季节) |
蚊子 | 细长口器,多在黄昏或夜间活动,叮咬后唾液残留 | 叮咬处包块、瘙痒,蚊子是心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,叮咬后可能引发心丝虫感染 | 夏季高温季节 |
螨虫 | 肉眼难以看见,常寄生在皮肤毛囊或皮脂腺(如疥螨、蠕形螨) | 剧烈瘙痒、红斑、脱毛、皮屑增多、皮肤增厚,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| 全年(幼犬免疫力低下时高发) |
蜜蜂/黄蜂 | 有毒刺,叮咬后刺可能留在皮肤内 | 局部红肿、疼痛、发热,少数狗狗会出现过敏反应(面部肿胀、呼吸困难) | 夏秋季开花季节 |
虫咬后的症状判断
狗狗被虫咬后,症状轻重因虫子种类、咬伤部位、狗狗体质而异,养宠人需学会区分轻微反应和危险信号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。
轻微症状: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问题,如被跳蚤、蚊子叮咬后,狗狗皮肤上出现少量红色小包、轻微瘙痒,可能通过抓挠暂时缓解,一般1-3天内可自行消退,若只是螨虫少量寄生,初期可能仅见脚趾缝、耳根等部位轻微脱毛和皮屑,精神食欲正常。
严重症状:需高度警惕,可能预示过敏、感染或疾病传播,蜱虫叮咬后若未及时取出,可能导致叮咬部位溃烂,甚至引发蜱虫麻痹(后肢无力、行走不稳);被蜜蜂蜇伤后若出现面部肿胀、呼吸急促、呕吐等症状,可能是过敏性休克,需立即就医;跳蚤严重感染时,幼犬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,表现为牙龈苍白、精神萎靡;蚊子传播的心丝虫感染早期不易察觉,后期会出现咳嗽、运动不耐受、腹水等严重症状。
紧急处理步骤
发现狗狗被虫咬后,正确的紧急处理能减轻伤害,避免并发症,处理时需注意动作轻柔,避免狗狗因疼痛而反抗。
-
阻止抓挠,防止二次伤害:立即给狗狗戴上伊丽莎白圈,防止它用爪子或牙齿抓挠、啃咬咬伤处,以免造成皮肤破损、感染或误食虫子,若狗狗抗拒,可通过零食或玩具分散注意力。
-
检查并清除虫体(针对蜱虫、蜜蜂等):
- 蜱虫:用酒精棉片擦拭蜱虫体部,使其麻痹后,用专门的蜱虫夹(尖端细小)夹住蜱虫头部(紧贴皮肤),缓慢垂直拔出,避免扭动或拉断头部(头部残留可能引发感染),拔出后用碘伏消毒叮咬处,并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扩散。
- 蜜蜂:若刺留在皮肤内,用卡片或指甲边缘轻轻刮除(避免挤压,以免注入更多毒液),然后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,冷敷减轻肿胀。
- 跳蚤:用密齿 flea comb(跳蚤梳)顺着毛发梳理,将跳蚤梳入温肥皂水中(杀死跳蚤),随后清洗狗狗毛发,必要时使用宠物专用低毒性驱虫洗发水。
-
清洁伤口: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宠物专用消毒液(如氯己定稀释液)清洁咬伤周围皮肤,避免使用酒精、碘酒等刺激性物质,以免损伤狗狗娇嫩的皮肤,若皮肤有破损,可涂抹宠物抗生素软膏(如莫匹罗星软膏)。
-
观察反应,判断是否就医:处理完虫体和伤口后,密切观察狗狗的精神状态、呼吸、食欲及皮肤变化,若出现呼吸困难、面部肿胀、持续呕吐、腹泻、体温超过39.5℃或24小时内症状无缓解,需立即带去宠物医院。
预防虫咬的关键措施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通过科学管理,可大幅降低狗狗被虫咬的风险。
-
定期驱虫,建立防护屏障:
- 体外驱虫:根据兽医建议,每月使用一次宠物专用体外驱虫产品,如滴剂(含吡虫啉、氟虫腈等成分)、喷剂或驱虫项圈(含氟雷拉钠),幼犬需选择低浓度产品,驱虫前确认狗狗健康状态。
- 体内驱虫:每月口服驱虫药(如米尔贝肟),预防心丝虫(由蚊子传播)和线虫(如跳蚤传播的绦虫)。
- 环境驱虫:定期打扫狗狗生活空间(狗窝、玩具、食盆),用宠物消毒液喷洒,避免潮湿;若家中有多只宠物,需全部同时驱虫,防止交叉感染。
-
减少高风险环境暴露:
- 春秋蜱虫高发期,避免带狗狗去草地、灌木丛等蜱虫聚集的区域;若必须前往,穿浅色长袖衣物(便于发现蜱虫),回家后立即检查狗狗毛发和皮肤(重点关注耳后、腋下、腹股沟、脚趾缝等部位)。
- 夏季黄昏减少户外活动(蚊子活跃),傍晚散步选择 paved路面(而非草地),睡觉时关闭纱窗或使用蚊帐(避免狗狗直接接触蚊虫)。
-
加强皮肤护理,提升抵抗力:
定期给狗狗梳理毛发(尤其长毛犬),及时清除毛发中的杂物和虫子;使用温和的宠物沐浴露洗澡,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;保证饮食均衡,补充Omega-3脂肪酸(如鱼油),增强皮肤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特殊情况处理
- 幼犬/老年犬:幼犬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,老年犬免疫力下降,更易受虫咬影响,需缩短驱虫间隔(如幼犬首次驱虫一般在6-8周龄),选择安全性更高的产品,并密切观察反应。
- 皮肤病狗狗:患有湿疹、过敏的狗狗皮肤屏障受损,虫咬后更易继发感染,需在兽医指导下使用低敏驱虫产品,并配合皮肤护理(如使用保湿喷雾)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被虫咬后一直挠,怎么办?
A:首先立即给狗狗戴上伊丽莎白圈,防止抓挠加重皮肤损伤,若只是轻微瘙痒,可冷敷咬伤处(用毛巾包裹冰袋,每次10-15分钟)缓解;若瘙痒剧烈,怀疑过敏,可咨询兽医使用宠物专用抗组胺药(如苯海拉明,需按体重计算剂量),避免自行使用人类药物(如扑尔敏可能对狗狗有毒),若皮肤已破损,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,并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扩散、渗液等感染迹象,必要时就医。
Q2:如何判断狗狗是否需要因为虫咬去看医生?
A: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:① 叮咬后出现呼吸困难、面部肿胀、牙龈苍白、休克等过敏反应;② 蜱虫叮咬后24小时内出现后肢无力、行走不稳(蜱虫麻痹征兆);③ 跳蚤叮咬后大面积脱毛、精神沉郁、食欲废绝(可能贫血);④ 皮肤出现溃烂、流脓、发热(继发细菌感染);⑤ 使用驱虫产品后出现呕吐、腹泻、抽搐等不良反应,即使症状轻微,若24小时内无改善,也建议带狗狗检查,排除疾病传播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