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白内障是老年犬及部分品种犬常见的眼部疾病,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,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,甚至通过手术恢复视力,作为主人,掌握简单的自查方法至关重要,以下从多个维度教你如何初步判断狗狗是否可能出现白内障。

狗狗白内障自查

自查核心观察点

瞳孔区域异常

这是白内障最典型的信号,健康狗狗的瞳孔呈黑色或深褐色,边缘清晰,当晶状体(位于瞳孔后方)发生浑浊时,瞳孔区域会出现白色、灰白色或蓝白色的絮状、斑块状浑浊物,初期可能仅出现在瞳孔边缘,随病情加重逐渐扩散至整个晶状体,甚至覆盖瞳孔。
注意:浑浊物需与“虹膜色素缺失”区分——后者是瞳孔周围虹膜颜色变浅,不会呈絮状或斑块状,且不影响瞳孔形态。

眼神与行为变化

视力下降会直接影响狗狗的行为:

  • 眼神呆滞:眼神不再明亮,反应迟钝,对移动的物体(如玩具、家人)不再主动追逐;
  • 空间感变差:在熟悉的环境中容易撞到家具、门框,上下台阶时犹豫不决,甚至踩空;
  • 依赖性强:紧跟主人步伐,不敢独自探索陌生环境;
  • 对光反应异常:正常狗狗遇强光会眯眼或躲闪,白内障犬因晶状体浑浊遮挡光线,可能对光刺激无明显反应。

日常活动表现

视力障碍会影响狗狗的日常习惯:

  • 进食困难:找不到食盆,或低头时鼻子频繁碰触食盆边缘;
  • 叼物品失误:无法准确叼起飞盘、球类玩具,或中途掉落;
  • 社交减少:不再主动与其他狗狗互动,对呼唤反应变慢。

眼部外观与分泌物

除瞳孔浑浊外,还需观察:

狗狗白内障自查

  • 眼睛是否红肿:白内障可能继发青光眼、葡萄膜炎,导致眼结膜充血、眼睑肿胀;
  • 分泌物增多:出现透明或脓性眼屎,频繁用爪子揉眼睛;
  • 角膜变化:严重时浑浊的晶状体可能压迫角膜,导致角膜水肿(呈“毛玻璃”样)。

白内障与老年核性硬化的区别(关键对比表)

老年犬(尤其是7岁以上)常出现“老年核性硬化”,其晶状体中央会轻微浑浊,外观类似白内障,但本质不同,需谨慎区分:

对比项 白内障 老年核性硬化
浑浊位置 可发生在晶状体任何部位,从边缘向中心扩散 仅晶状体中央(核)出现均匀、对称的灰蓝色浑浊
对视力影响 中期即明显下降,后期可致失明 通常不影响视力,狗狗日常活动无异常
进展速度 快速进展,数周至数月可加重 缓慢进展,数年可能无明显变化
治疗需求 需手术干预 无需治疗,属生理性老化

自查后的行动建议

若发现上述异常,尤其是瞳孔出现白色浑浊且伴随行为改变,需尽快带狗狗去宠物医院眼科检查,医生会通过“检眼镜检查”“B超”等方式确诊,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(白内障唯一有效治疗方式是手术,药物仅能延缓继发性炎症)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幼犬也可能因遗传(如贵宾、比熊、金毛等品种)、母犬妊娠期感染或代谢疾病(如糖尿病)发生白内障,若发现幼犬瞳孔浑浊,需尽早就诊排查病因。

相关问答FAQs

Q1:狗狗白内障一定会失明吗?
A:不一定,白内障的视力损伤程度与浑浊范围、位置有关:若仅累及晶状体周边,对视力影响较小;但浑浊扩散至瞳孔区域或继发青光眼(眼压升高),会快速导致失明,早期手术(晶状体超声乳化+人工晶体植入)成功率较高,术后多数狗狗可恢复部分或全部视力。

狗狗白内障自查

Q2:如何预防狗狗白内障?
A:目前无法完全预防,但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:① 控制血糖(糖尿病犬易并发白内障);② 避免眼部外伤(如尖锐物品划伤);③ 定期眼科检查(老年犬建议每年1次,高风险品种每半年1次);④ 补充抗氧化剂(如维生素C、E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