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麻醉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医疗操作,涉及药物选择、剂量计算、生理监测等多个环节,必须由具备执业资格的兽医在严格的环境下执行,以下从麻醉前准备、麻醉方式选择、注射操作细节、术中监测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详细说明,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。
麻醉前准备:评估风险,确保安全
麻醉前需对猫咪进行全面评估,排除潜在风险,这是保障麻醉安全的基础。
- 问诊与病史调查:兽医需了解猫咪的年龄、品种、既往病史(如心脏病、肝肾疾病、癫痫等)、用药史、是否处于妊娠或哺乳期,以及最近一次进食进水时间(通常要求禁食8-12小时,禁水2-4小时,避免呕吐误吸)。
- 体格检查:通过触诊、听诊等方式检查猫咪的心跳、呼吸、体温、黏膜颜色等基础体征,判断其整体健康状况。
- 实验室检查:必查项目包括血常规(评估感染、贫血风险)、生化检查(检测肝肾功能,药物代谢关键指标)、凝血功能(避免术中出血),老年或有基础病的猫咪还需加做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。
- 禁食禁水管理:麻醉前需提前告知主人禁食禁水时间,幼猫、老年猫或有糖尿病史的猫咪需调整方案,避免低血糖或脱水。
以下为术前核心检查项目及意义简表:
检查项目 | 检测目的 |
---|---|
血常规 | 判断有无感染、贫血,评估血小板数量(凝血相关) |
生化全项 | 检测肝肾功能(药物代谢器官)、血糖、电解质(维持循环稳定) |
凝血功能 | 排除凝血障碍,避免术中或术后出血 |
心电图/心脏超声 | 评估心脏功能,心脏病猫咪需调整麻醉方案 |
麻醉方式选择:注射麻醉 vs 吸入麻醉
猫咪麻醉可分为注射麻醉(全身麻醉或镇静)和吸入麻醉(全身麻醉),具体需根据手术类型、猫咪状况选择。
- 注射麻醉:通过肌肉、皮下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,操作便捷,适用于短小手术(如伤口缝合、拆线)或保定困难的猫咪,常用药物包括:
- 丙泊酚:超短效麻醉药,静脉注射起效快(10-15秒),苏醒迅速(5-10分钟),但无镇痛作用,需配合镇痛药。
- 托烷酸赛拉嗪(Xylazine)+ 氟哌利多(Droperidol):肌肉注射,用于轻度镇静和保定,常见于检查或采样。
- 右美托咪定(Dexmedetomidine)+ 芬太尼(Fentanyl):联合用药,兼具镇静、镇痛和麻醉效果,适用于中短手术,但需拮抗剂(如阿替美唑)加速苏醒。
- 吸入麻醉: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气体(如异氟烷、七氟烷),麻醉深度可控性强,安全性高,适用于中大型手术(如绝育、肿瘤切除),需配备专用麻醉机、呼吸机和气体监护仪,适合长时间麻醉。
选择原则:短小、低风险手术优先注射麻醉;复杂、长时间手术或老年/病弱猫咪首选吸入麻醉,搭配注射诱导(减少应激)。
注射麻醉操作细节:精准、规范、轻柔
注射麻醉需严格遵循“药物核对—剂量计算—保定消毒—注射观察”流程,避免操作失误导致风险。
- 药物核对:核对药物名称、浓度、有效期,确认无误后抽取至注射器,避免气泡。
- 剂量计算:以猫咪体重(kg)为基准,按药物推荐剂量(mg/kg)计算总用量,幼猫、老年猫或肝肾异常者需减量(通常为常规剂量的50%-70%),5kg猫咪使用丙泊酚(5mg/kg),总剂量为25mg。
- 保定方法:
- 物理保定:助手双手固定猫咪头部和四肢,避免挣扎导致药物注射失败或伤人。
- 化学保定:对极度应激的猫咪,可先肌肉注射镇静剂(如赛拉嗪),待其稍安静后再行麻醉注射。
- 注射部位与操作:
- 静脉注射(首选):选择前臂头静脉、后肢小隐静脉,局部剪毛消毒(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画圈消毒,直径≥5cm),左手绷紧皮肤,右手持针(22-24G留置针)与皮肤成15°-30°角刺入,见回血后缓慢推注药物(丙泊酚需匀速推注,过快可导致呼吸抑制)。
- 肌肉注射:选择股外侧(后腿外侧)、臀肌,消毒后垂直进针(角度45°),回抽无回血后推注药物(如右美托咪定),推注速度宜慢(减轻疼痛)。
- 皮下注射:选择肩胛间、颈背部,捏起皮肤形成皱褶,45°角进针推注(如疫苗、部分镇静药),适用于药物吸收较慢的情况。
- 注射后观察:注射后立即将猫咪置于铺有毛巾的手术台,监测其呼吸频率(正常20-40次/分钟)、心跳(正常120-160次/分钟)、角膜反射(是否迟钝)、肌肉张力(是否松弛),若出现呼吸减慢(<10次/分钟)、心跳骤停,需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(如尼可刹米)、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。
术中监测:实时关注生命体征
无论何种麻醉方式,术中均需持续监测猫咪生理指标,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或处理并发症。
- 呼吸监测:观察胸廓起伏是否规律,听诊呼吸音是否清晰,监测血氧饱和度(SpO₂,正常≥95%),若SpO₂下降至90%以下,需给予氧气(面罩给氧2-5L/min),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。
- 心血管监测: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、心律、血压,触摸股动脉搏动强度,若心率低于60次/分钟,可静脉注射阿托品(0.02mg/kg)提升心率;血压下降(收缩压<80mmHg)需补充液体(如乳酸林格氏液)或使用升压药。
- 麻醉深度监测:观察猫咪的瞳孔大小(麻醉初期散大,过深时缩小)、眼睑反射(轻触眼球是否闭合)、肌肉张力(麻醉过深时肌肉松弛过度,可能导致舌根后坠阻塞气道)。
- 体温管理:麻醉期间猫咪体温易下降(代谢受抑),需使用保温毯、热水袋(包裹毛巾避免烫伤)维持体温在38-39℃,低温会延长麻醉苏醒时间,增加心律失常风险。
术后护理:促进苏醒,预防并发症
麻醉结束后,猫咪需进入苏醒室观察,直至完全恢复意识,期间需重点护理:
- 苏醒环境:将猫咪置于安静、温暖(25-28℃)、避光的笼子,铺柔软垫料,避免滑倒摔伤。
- 呼吸道管理:侧卧位放置,拉出舌头,清理口腔分泌物(避免误吸),观察呼吸是否平稳,若出现鼾声或呼吸费力,可轻轻牵拉舌头或调整头部位置。
- 饮食恢复:完全苏醒(能站立、行走、吞咽)后2-3小时给予少量饮水,无呕吐后再提供少量食物,幼猫或老年猫需少量多次喂食,避免过量。
- 活动限制: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(如跳跃、奔跑),防止伤口裂开或意外受伤。
- 异常观察:若出现持续呕吐、呼吸困难、抽搐、意识模糊,需立即复诊;绝育手术猫咪需关注伤口有无渗血、红肿,每日碘伏消毒1次。
重要安全提醒
- 严禁自行麻醉:麻醉药物需严格处方管理,非专业人员无法准确计算剂量、判断麻醉深度,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、心跳骤停甚至死亡。
- 急救设备必备:麻醉场所需配备呼吸机、除颤仪、急救药品(肾上腺素、阿托品、地塞米松等),应对突发状况。
- 个体化方案:每只猫咪对麻醉药物敏感性不同,需根据年龄、品种、健康状况调整方案,例如布偶猫、异国短毛猫易因麻醉性心肌病风险增加,需谨慎选择药物。
相关问答FAQs
Q1:麻醉前猫咪必须禁食禁水吗?如果偷偷吃了怎么办?
A1:是的,麻醉前必须禁食禁水(禁食8-12小时,禁水2-4小时),麻醉会抑制猫咪咽喉反射,若胃内有食物或水,易发生呕吐、误吸,导致吸入性肺炎(严重时可窒息死亡),若主人确认猫咪麻醉前偷吃,需立即告知兽医,根据进食量、食物种类调整麻醉方案:少量进食(如<2小时)可推迟麻醉4-6小时;大量进食(如>2小时)需至少禁食12小时,待胃排空后再行麻醉,切勿强行麻醉。
Q2:猫咪麻醉后多久能完全恢复?为什么有些猫咪会“失禁”?
A2:麻醉后恢复时间取决于药物种类、剂量、猫咪体质:注射麻醉(如丙泊酚)通常5-30分钟苏醒,可站立行走;吸入麻醉(如异氟烷)苏醒时间稍长,约30分钟-2小时,完全恢复意识(如正常反应、进食)需2-6小时,麻醉后“失禁”(大小便失禁)是常见现象,因麻醉药物抑制膀胱、肛门括约肌功能,属暂时性,苏醒后1-4小时内可自行恢复,无需特殊处理,只需及时清理污物,保持皮肤清洁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