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指胃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,可能由饮食不当、异物刺激、细菌感染、药物副作用、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,当狗狗出现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痛、精神萎靡等症状时,需及时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,避免病情延误,以下是狗狗胃炎的详细检查流程及方法。
初步问诊与体格检查
问诊和体格检查是诊断胃炎的基础,能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,兽医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,结合狗狗的身体状况初步判断胃炎的可能性。
详细问诊
兽医会重点询问以下信息:
- 饮食史:近期是否食用变质食物、异物(如骨头、玩具)、刺激性食物(如辛辣、油腻),或突然更换狗粮;
- 呕吐情况:呕吐频率(每日几次)、呕吐物性状(含泡沫、食物、胆汁、血液)、是否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发生;
- 伴随症状:是否有腹泻、腹痛(触摸腹部时躲闪、呻吟)、精神沉郁、脱水(皮肤弹性下降、眼窝凹陷)、发热或体重下降;
- 基础病史:是否有胰腺炎、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近期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、抗生素等刺激胃黏膜的药物;
- 环境与应激:是否近期更换环境、惊吓、长途运输或与其他动物冲突等。
体格检查
兽医通过触诊、视诊等方式评估狗狗的整体状况:
- 一般状态:观察精神状态、姿势(是否蜷缩)、被毛光泽度、黏膜颜色(苍白提示贫血、发绀提示缺氧);
- 腹部触诊:轻柔按压胃区(左侧肋弓下),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(躲闪、呻吟)、胃部是否胀气或触及异物;
- 生命体征:测量体温(正常38.5~39.5℃,发热可能提示感染)、心率、呼吸频率,评估脱水程度(皮肤回弹实验:捏起肩胛处皮肤,松开后回弹时间>2秒提示中度脱水)。
实验室检查
实验室检查可辅助判断炎症程度、排除其他疾病,是胃炎诊断的重要依据。
血常规
通过血细胞分析评估全身状况及炎症反应:
- 白细胞计数:升高(>17×10⁹/L)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炎症;
- 中性粒细胞:核左移(幼稚粒细胞增多)提示急性炎症;
- 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压积:降低提示慢性出血或贫血(常见于胃溃疡);
- 血小板:异常需排除凝血障碍或免疫介导性疾病。
血液生化检查
评估肝肾功能、电解质及血糖水平,判断是否有器官受累或代谢紊乱:
- 电解质:呕吐可能导致低钾、低钠、低氯,需纠正电解质紊乱;
- 肾功能指标(肌酐、尿素氮):升高需排除肾衰竭(呕吐也可能是肾衰的症状);
- 肝功能指标(ALT、AST、胆红素):异常提示肝脏疾病可能;
- 淀粉酶、脂肪酶:升高需排除胰腺炎(胃炎与胰腺炎症状相似);
- 总蛋白、白蛋白:降低提示长期营养不良或蛋白丢失。
粪便检查
- 常规检查:观察粪便性状(稀便、水样便),镜检是否有寄生虫卵(如蛔虫、钩虫)、细菌或真菌;
- 潜血试验: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(常见于胃溃疡)。
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
检查项目 | 主要目的 |
---|---|
血常规 | 评估炎症反应、贫血、感染情况 |
血液生化 | 判断肝肾功能、电解质平衡、代谢紊乱 |
粪便常规+潜血 | 排除寄生虫感染、消化道出血 |
影像学检查
影像学检查可直观观察胃部形态、结构,排除异物、梗阻或肿瘤等疾病。
腹部X光检查
- 立位和侧位X线片:观察胃是否扩张、胃内是否有高密度异物(如骨头、金属)、胃壁是否增厚、是否有液平面(提示梗阻);
- 局限性:对胃黏膜炎症、浅表溃疡的诊断价值有限,无法观察胃壁层次结构。
腹部B超检查
- 优势:无创、可动态观察,能清晰显示胃壁层次(黏膜层、黏膜下层、肌层、浆膜层)是否增厚、水肿,胃内容物性状(是否为液性、含异物),以及是否有腹腔积液;
- 引导穿刺:若发现胃壁增厚或占位性病变,可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,明确病理性质。
钡餐造影
- 适用情况:当怀疑胃蠕动功能障碍或黏膜浅表病变时,口服钡剂后通过X光观察胃蠕动、排空情况及黏膜是否光滑;
- 局限性:无法直接取活检,且钡剂可能加重便秘,不适用于严重呕吐的狗狗。
影像学检查选择建议
检查方式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
腹部X光 | 初步排查异物、梗阻、胃扩张 |
腹部B超 | 评估胃壁结构、胃内容物、引导穿刺 |
钡餐造影 | 怀疑胃蠕动异常或黏膜浅表病变(需狗狗能配合口服钡剂) |
内窥镜检查与活检
内窥镜检查是胃炎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,并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。
检查前准备
- 禁食禁水:检查前禁食12小时、禁水4小时,避免胃内容物影响视野;
- 麻醉评估:需进行血常规、生化检查,评估麻醉风险(老年或有基础病的狗狗需谨慎);
- 肠道清洁:检查前口服泻药,确保肠道无粪便,避免内窥镜污染。
检查过程
- 将内窥镜经口腔插入食道、胃,观察胃黏膜颜色、是否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、溃疡或出血;
- 发现可疑病变(如溃疡、结节、增生)时,通过活检钳取小块组织(胃黏膜全层),送病理检查;
- 若发现异物(如线头、塑料碎片),可通过内窥镜专用工具取出。
活检病理检查
- 目的:明确炎症类型(急性/慢性)、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(癌前病变)、是否有Hp(幽门螺杆菌)感染(需特殊染色检测);
- 意义:指导用药(如慢性胃炎需长期抑酸保护胃黏膜,疑似癌变需进一步治疗)。
鉴别诊断
胃炎的症状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似,需通过检查排除以下疾病:
- 胰腺炎:通过cPLI(犬胰腺脂肪酶免疫测定)确诊,症状为呕吐、腹痛、腹泻;
- 肾衰竭:生化检查肌酐、尿素氮升高,伴随多饮多尿;
- 肠梗阻:X光或B超可见肠管扩张、液平面,呕吐物含粪臭味;
- 细小病毒感染:通过快速试纸检测粪便,症状为呕吐、番茄样血便、剧烈腹泻;
- 胃溃疡:内窥镜下可见黏膜缺损,潜血试验阳性,可能呕血或黑便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狗狗胃炎检查必须做内窥镜吗?费用大概多少?
A1:内窥镜检查是胃炎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但并非所有狗狗都必须做,若通过问诊、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(如血常规、生化)结合X光/B超已明确胃炎,且排除异物、梗阻等严重问题,可先保守治疗(如禁食、抑酸、保护胃黏膜),观察症状是否缓解,若治疗效果不佳、怀疑胃溃疡或肿瘤,或需明确炎症类型,则建议内窥镜检查,费用因地区、医院等级及是否包含活检而异,国内大致在2000~5000元(含麻醉、内窥镜检查、病理等)。
Q2:狗狗做完胃炎检查后,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?
A2:检查后(尤其是内窥镜或活检)需遵循兽医的饮食过渡方案:
- 短期禁食:检查后禁食4~6小时(麻醉未完全清醒前),避免呕吐误吸;
- 流质饮食:首次喂食时给予少量温凉的白开水或低浓度葡萄糖水,若无呕吐,再过渡至易消化的流质(如米汤、肠道处方罐头,用水稀释);
- 少量多餐:每日喂食4~6次,每次量不宜过多,避免加重胃负担;
- 避免刺激性食物:禁食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,1周内避免喂食骨头、坚硬零食,逐渐过渡至平时狗粮,若出现呕吐、腹泻,需立即停喂并联系兽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