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也会冷,很多人误以为狗狗天生耐寒,毕竟它们毛茸茸的,但事实上,狗狗和人类一样,对温度变化敏感,当环境温度过低时,它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系列信号发出“冷”的警报,甚至可能因保暖不当引发健康问题,要判断狗狗会不会冷,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,以及影响它们耐寒性的各种因素。
狗狗的体温调节机制:并非天生不怕冷
狗狗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8-39.5℃之间,比人类的36.3-37.2℃略高,这意味着它们对“冷”的感知阈值与人类不同——人类觉得20℃舒适的温度,对狗狗来说可能已经偏凉,狗狗维持体温主要依赖三个途径:一是毛发保暖,通过被毛形成隔热层;二是皮下脂肪储存热量,尤其是体型较大的犬种;三是行为调节,比如蜷缩身体减少散热、寻找温暖处躲藏,或通过发抖让肌肉快速收缩产热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调节能力有限,当环境温度低于狗狗的“临界温度”(通常取决于品种、体型、毛发等),身体产热速度会低于散热速度,导致体温下降,出现“失温”风险,尤其是幼犬、老年犬、病犬以及短毛、小型犬,更容易受到影响。
影响狗狗耐寒性的关键因素
狗狗会不会冷,并不只看“有没有毛”,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:
品种与体型:体型大、被毛厚更耐寒
- 耐寒性强的犬种:通常来自高寒地区,如哈士奇、阿拉斯加雪橇犬、萨摩耶等,它们拥有浓密的双层被毛(外层毛防水防风,内层绒毛保温),皮下脂肪也较厚,能在-10℃甚至更低的环境中保持体温。
- 耐寒性弱的犬种:短毛犬(如法国斗牛犬、灵缇)、无毛犬(如吉娃娃),或体型过小的犬种(如泰迪、博美),因为毛发薄、体型小散热快,环境温度低于15℃时就可能感到寒冷。
年龄与健康状况:幼犬、老年犬、病犬更怕冷
- 幼犬: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,脂肪储备少,抗寒能力弱,容易因低温导致低血糖甚至休克。
- 老年犬:新陈代谢速度减慢,产热能力下降,且可能有关节炎等基础疾病,低温会加重关节不适,甚至引发心脏病。
- 病犬:患有糖尿病、肾病、内分泌疾病的狗狗,身体免疫力低,体温调节能力差,更需注意保暖。
毛发状态:湿毛、打结的毛等于“不保暖”
狗狗的被毛是天然的“保暖衣”,但如果毛发湿透(如洗澡后未吹干、下雨淋湿)、打结或过度修剪,保温性会大打折扣,湿毛会紧贴皮肤,加速热量流失,导致狗狗快速变冷,甚至感冒。
环境因素:湿度、风速比温度更“伤狗”
- 湿度:环境湿度高时,狗狗的毛发不易干燥,湿冷空气会带走更多热量,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更低(比如10℃+高湿度,体感可能像5℃)。
- 风速:风会破坏狗狗毛发表面的“隔热层”,导致热量快速流失,这就是所谓的“风寒效应”,比如0℃无风时,狗狗可能还能适应,但0℃+5级大风,体感温度可能骤降至-10℃,极易导致失温。
不同品种狗狗的耐寒性对比(参考表)
品种 | 耐寒等级(1-5星) | 特点 | 建议保暖措施(冬季) |
---|---|---|---|
哈士奇 | 双层被毛,原产寒带,代谢旺盛 | 室内外均可,极端低温(<-10℃)需窝垫 | |
金毛寻回犬 | 长毛但体型中等,皮下脂肪较厚 | 室内为主,外出超1小时建议穿衣服 | |
泰迪(贵宾) | 小型犬,毛发卷曲易打结 | 室内需狗窝+毛毯,外出必穿连体衣 | |
吉娃娃 | 极小型犬,无底毛,体型小散热快 | 室内需暖气,外出穿厚衣服+戴帽子 | |
阿拉斯加 | 被毛厚实,肌肉发达 | 室外可活动,避免毛发湿透,定期梳毛 |
如何判断狗狗“冷不冷”?看信号!
狗狗不会说话,但会用行为和身体“告诉你”它冷不冷,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信号:
行为表现:这些动作说明它想“取暖”
- 蜷缩身体:像个小球一样缩起来,把尾巴、爪子藏进腹部,减少皮肤暴露面积,这是最常见的“怕冷”动作。
- 寻找温暖处:频繁往暖气片、阳光充足的地方趴,或者钻进主人被窝、沙发缝隙,试图靠近热源。
- 活动减少:平时爱玩的狗狗突然不想动,趴在窝里不动弹,甚至拒绝出门散步。
- 发抖或跺脚:非因兴奋或恐惧的发抖(尤其是四肢和全身),或频繁抬起爪子跺脚,说明爪垫已感到寒冷。
身体信号:摸这里就知道温度
- 耳朵、爪垫、腹部:正常情况下这些部位应该是温热的,如果摸起来冰凉,说明体温偏低,血液循环较差,可能已经冷了。
- 呼吸变化:怕冷时狗狗呼吸可能变浅变快,试图通过增加呼吸频率产热(但需排除生病原因)。
- 尾巴夹紧:平时尾巴自然翘起的狗狗,如果把尾巴紧紧夹在两腿间,也是紧张的冷信号。
狗狗怕冷?这些保暖措施要记牢
根据狗狗的品种、年龄和环境,采取合适的保暖方式,才能让它们安全过冬:
日常保暖:给狗狗一个“温暖的家”
- 狗窝选择:厚实、底部有隔潮层的狗窝最佳,可垫上毛毯、记忆棉垫,或使用宠物电热毯(调至低温档,避免烫伤),放在避风、阳光充足的角落。
- 室内温度:冬季建议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-22℃,低于15℃时,给老年犬、幼犬额外准备保暖窝,避免它们趴在冰冷的地板上。
- 衣物辅助:短毛犬、小型犬、老年犬外出时,可穿透气防水的宠物衣服(选择合身款,避免影响活动),重点护住腹部和胸部(这些部位易受凉)。
外出保暖:缩短时间,做好防护
- 避开低温时段:大风降温、雨雪天尽量减少外出,尤其是早晚温度最低的时候(如清晨、傍晚)。
- 防湿防风:雨雪天给狗狗穿雨衣,防止毛发湿透;外出后及时擦干脚底、腹部的毛发,避免湿毛贴身。
- 保护爪垫:地面结冰或撒融雪剂时,可穿宠物靴子,防止爪垫冻伤或被化学物质刺激。
特殊群体“重点照顾”
- 幼犬:2个月内的幼犬建议暂时不外出,在室内用保温箱(垫40℃左右的温水袋)保暖,避免着凉。
- 老年犬:除了窝垫,可给关节处戴保暖套,饮食中增加脂肪和蛋白质,提高代谢产热能力。
- 病犬:患有呼吸系统疾病(如哮喘)的狗狗,需保持环境恒温,避免冷空气刺激;心脏病狗狗需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低温加重心脏负担。
常见误区:这些“想当然”的做法要避免
误区1:“狗狗有毛就不怕冷”——毛发质量和厚度才是关键,短毛、湿毛、老年犬的毛保温性很差,并非“有毛就暖和”。
误区2:“狗狗冷了会一直叫”——其实很多狗狗冷了不会叫,而是通过蜷缩、躲藏、减少活动表现,不能只靠叫声判断。
误区3:“人类穿多少它就穿多少”——狗狗代谢与人类不同,比如人类穿薄外套觉得冷,金毛可能不需要穿,但吉娃娃可能需要穿厚衣服,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。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狗狗冷的时候一定会发抖吗?不发抖就不冷?
解答:不是,发抖是狗狗调节体温的方式之一,但并非唯一信号,有些狗狗(如性格内向的老年犬)冷了可能不会明显发抖,而是通过蜷缩身体、减少活动、寻找温暖处表现,甚至可能出现精神萎靡、食欲下降等症状,判断狗狗是否冷,需结合身体温度(耳朵、爪垫是否冰凉)、行为表现(是否躲藏、不想动)和环境温度综合判断,不能仅靠“发抖”这一信号。
问题2:冬天狗狗需要穿衣服吗?什么情况下必须穿?
解答:不是所有狗狗都需要穿衣服,短毛犬(如法国斗牛犬、灵缇)、小型犬(如吉娃娃、泰迪)、老年犬、有疾病的狗狗(如关节炎)在冬季外出时建议穿衣服,尤其是气温低于10℃、有风或雨雪时,而双层被毛的犬种(如哈士奇、阿拉斯加)在正常冬季环境下不需要穿,穿衣服反而可能影响散热,导致过热,衣服需选择透气、合身、不束缚活动的款式,避免过紧影响呼吸或过松失去保暖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