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主人看到自家狗狗圆滚滚、肉嘟嘟的样子,总忍不住感叹“太可爱了”,觉得狗狗胖是养得好的表现,但事实上,狗狗肥胖早已不是“可爱”的代名词,而是一种被世界兽医协会(WSAVA)列为“第五大犬类健康风险”的疾病,看似憨态可掬的胖狗狗,背后可能藏着关节损伤、代谢紊乱、心肺功能下降等多重健康隐患,科学管理体重才是对它们真正的负责。
狗狗为什么会越来越胖?
狗狗肥胖的原因无外乎“能量摄入>能量消耗”,但具体到每只狗狗,背后可能藏着不同因素,饮食方面,很多主人习惯“无限量供应”狗粮,或频繁喂食人类食物——一块火腿肠的热量相当于狗狗半小时的运动量,而高油盐的零食更是让体重“蹭蹭涨”,运动不足则是另一大元凶,城市生活中,不少狗狗每天遛弯时间不足30分钟,室内活动更是少得可怜,多余的热量自然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,年龄增长、绝育手术(会降低基础代谢率10%-15%)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,也可能成为狗狗发胖的“推手”。
肥胖给狗狗带来的健康风险,远比你想象中严重
当狗狗的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5%,就已经进入“超重”行列,超过20%则为“肥胖”,它们的身体正在承受多重负担:关节首当其冲,多余的体重会让髋关节、膝关节承受数倍的压力,加速关节软骨磨损,引发关节炎,让狗狗出现跳跃困难、走路跛行等症状;心脏和肺部也会被“压垮”,脂肪堆积在胸腔和腹腔,会压迫肺部空间,导致呼吸急促,同时增加心脏泵血的负担,长期可能引发心脏病;更可怕的是,肥胖会显著增加狗狗患糖尿病、胰腺炎、高血脂等代谢疾病的风险,研究显示,肥胖狗狗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狗狗的4倍,寿命可能缩短1.5-2年。
怎么判断狗狗是不是真的胖了?
很多主人对“胖”的认知停留在“手感软乎乎”,其实科学判断狗狗体重是否正常,需要更客观的标准,目前兽医领域常用“体况评分(BCS)”来评估,通过观察和触摸狗狗的肋骨、腰部、腹部轮廓等部位,将其体型分为1-5分(1分极瘦,5分极胖),以下是具体评分标准:
体况评分(BCS) | 肋骨可见度 | 腰部轮廓 | 腹部轮廓 |
---|---|---|---|
1分(极瘦) | 肋骨清晰可见,无脂肪覆盖 | 腰椎骨和骨盆骨突出,无腰部曲线 | 腹部严重上提,肋骨和骨盆骨明显 |
2分(偏瘦) | 肋骨可见,有少量脂肪覆盖 | 腰椎骨可见,腰部曲线轻微 | 腹部上提,肋骨可触及 |
3分(理想) | 肋骨可触及,有少量脂肪覆盖,但看不到 | 腰部有清晰曲线,腰椎骨不可见 | 腹部轻微上提,从上方看腰腹部有收束 |
4分(超重) | 肋骨不易触及,脂肪覆盖较厚 | 腰部曲线模糊或消失 | 腹部下垂,从上方看腰腹部平坦 |
5分(肥胖) | 肋骨完全被脂肪覆盖,看不到 | 腰部无曲线,背宽平 | 腹部严重下垂,腹部皮肤可能出现褶皱 |
不同犬种有理想体重范围参考(如柯基成年犬理想体重10-14kg,比熊犬5-8kg),但BCS评分比单纯体重数字更准确,因为肌肉量不同的狗狗,相同体重下体型可能差异很大。
科学帮狗狗减肥:从“吃”和“动”两方面入手
如果狗狗已经超重或肥胖,主人需要尽快启动“减肥计划”,但切忌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,以免伤害狗狗健康,饮食调整是核心:建议选择低脂、高纤维的减肥处方粮,这类狗粮体积大、热量低,能增加狗狗饱腹感;同时严格控制喂食量,可按照狗粮包装上的建议热量(一般成年犬每日每kg体重25-30大卡)减少20%-30%的摄入,将每日食量分成2-3餐喂食,避免狗狗一次性吃太多;零食要换成胡萝卜、西兰花、苹果(去核)等低热量蔬菜水果,戒掉火腿肠、蛋糕等人类食物,运动方面,需要循序渐进增加时长和强度,比如从每天早晚各遛15分钟,逐渐增加到30-60分钟,结合捡球、嗅闻嗅垫等游戏,让狗狗在快乐中消耗热量,每周称1次体重,记录变化,理想减肥速度是每月减重体重的1%-2%,太快可能导致肌肉流失。
相关问答FAQs
Q:狗狗胖了,我直接减少一半狗粮行不行?
A:不行!突然大幅减少食量可能导致狗狗出现低血糖、脂肪肝(尤其是小型犬),还会让狗狗因过度饥饿而出现焦虑、护食等问题,正确的做法是每周减少10%-15%的喂食量,同时观察狗狗的精神和粪便状态,确保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逐步减重。
Q:减肥期间狗狗总讨食,看着可怜怎么办?
A:狗狗讨食多是习惯问题,主人可以尝试“转移注意力”:用漏食玩具(如KONG塞少量低卡冻干)延长进食时间,或通过“坐下”“握手”等指令训练,用表扬和抚摸代替零食奖励,确保狗狗吃饱(按调整后的量),不要因为“它想吃”就心软,长期坚持2-3周,狗狗就会适应新的饮食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