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咪去势是公猫绝育的常见手术,通过切除双侧睾丸,可有效减少发情期的乱尿、嚎叫等行为,降低睾丸癌、前列腺疾病等健康风险,是保障猫咪长期健康的重要措施,部分主人因对麻醉的误解或贪图便宜,选择让猫咪“不打麻药”进行去势,这种做法存在极大风险,可能对猫咪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。
猫咪并非没有痛觉的动物,去势手术需要切开阴囊皮肤、分离睾丸组织、结扎精索血管,这一过程会产生剧烈疼痛,不打麻药的情况下,猫咪会因剧痛产生强烈应激反应,表现为尖叫、挣扎、攻击医护人员,甚至自残(如咬伤自己的腿部或腹部),这种应激状态会导致猫咪体内皮质醇水平急剧升高,引起心率加快、血压波动,严重时可能诱发心源性休克或脑血管意外,尤其是对于本身有潜在心脏病、老年体弱的猫咪,风险更高,猫咪因疼痛乱动,医生难以固定手术部位,极易导致手术失误,如切断不彻底的精索残端引发术后出血、误伤阴囊内的其他组织(如动脉、神经),甚至造成睾丸残留,导致后续仍有发情表现,需二次手术。
不打麻药会显著增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,手术过程中,猫咪因疼痛和应激,免疫力会暂时下降,加上乱动可能导致手术器械污染或伤口撕裂,细菌更容易侵入组织,术后,猫咪可能因疼痛拒绝主人触摸伤口,频繁舔舐或抓挠伤口,导致伤口开裂、感染化脓,甚至形成脓肿,需要额外使用抗生素、清创换药,延长恢复时间,增加治疗成本,长期来看,反复的疼痛应激还可能让猫咪产生行为异常,如对人类产生恐惧、攻击性增强,或出现抑郁、食欲不振等问题,影响其生活质量。
有人选择不打麻药,往往是出于对麻醉的误解,部分主人担心“麻醉会损伤猫咪大脑”“麻醉后猫咪会变傻”,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,现代宠物麻醉药代谢快,安全性高,正规医院会根据猫咪的年龄、体重、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(如吸入麻醉、局部麻醉联合镇静),并在术前进行血常规、生化、心肺功能等检查,排除麻醉禁忌,麻醉全程有专业监护设备监测心率、血氧、呼吸等指标,确保猫咪安全,相比之下,不打麻药带来的直接疼痛和应激风险,远高于正规麻醉的潜在风险,部分不规范的诊所为节省成本或缩短手术时间,向主人推荐“不打麻药”,这是对猫咪健康极不负责任的行为,主人应坚决拒绝。
正确的猫咪去势流程应包括:术前禁食禁水8-12小时(避免麻醉后呕吐误吸)、术前体检(评估麻醉风险)、选择合适麻醉方式(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或镇静+局部麻醉)、术中无菌操作、术后佩戴伊丽莎白圈防止舔舐伤口、定期复查伤口愈合情况,正规手术虽然会产生麻醉费用,但能最大程度保障猫咪的安全和手术效果,避免因小失大。
项目 | 打麻药(正规手术) | 不打麻药(错误做法) |
---|---|---|
疼痛程度 | 麻醉下无痛苦,术后给予止痛药 | 术中剧痛,应激反应强烈,持续疼痛 |
手术成功率 | 高,精准切除,残留率低于1% | 低,易残留、误伤,二次手术风险高 |
术后恢复时间 | 3-5天伤口愈合,感染风险低 | 7-14天或更长,感染、裂开风险高 |
并发症发生率 | 低(专业监护+无菌操作) | 高(出血、感染、神经损伤、行为异常) |
对猫咪长期影响 | 无,行为改善,健康风险降低 | 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应激、行为障碍 |
猫咪去势必须打麻药,这是对猫咪生命的尊重,也是负责任主人应有的选择,选择有资质的宠物医院,遵循正规手术流程,才能让猫咪在安全、无痛的环境中完成手术,享受更健康、更长久的陪伴。
FAQs
-
猫咪去势不打麻药真的省钱吗?
不打麻药看似节省了麻醉费用(约200-500元),但术中因疼痛应激导致的意外损伤(如抓伤、误伤血管)、手术失败需二次手术、术后感染或并发症的治疗费用,远高于正规麻醉的费用,猫咪遭受的痛苦和长期行为问题,也会增加主人的护理成本和心理负担,从长远看,不打麻药不仅不省钱,反而“因小失大”。 -
所有猫咪去势都需要全身麻醉吗?
不一定,麻醉方式需根据猫咪年龄、健康状况和手术复杂度选择,健康的成年公猫,若手术时间短、操作简单,可采用镇静药(如赛拉唑)配合局部麻醉(睾丸周围注射利多卡因),既能减少应激,又降低全身麻醉风险,但对于幼猫(6个月以下)、老年猫(7岁以上)或有心脏病、肝肾疾病的猫咪,需使用更安全的全身麻醉(如异氟烷),并全程监护生命体征,确保手术安全,具体麻醉方案应由专业兽医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