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气温骤降,狗狗作为人类的朋友,也需要特别的照顾来适应寒冷天气,无论是短毛犬还是长毛犬,老年犬还是幼犬,都需要从保暖、饮食、运动等多方面调整养护方式,确保它们健康舒适地度过冬天。
保暖是冬季养狗的重中之重,狗狗虽然毛发能提供一定保暖,但短毛犬、幼犬、老年犬及患病犬(如关节炎)的御寒能力较弱,需要额外帮助,首先要为狗狗准备温暖舒适的狗窝,建议选择厚实的棉垫、毛毯,内部填充保暖材料,放置在远离门窗漏风的位置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,对于怕冷的狗狗,可以准备宠物专用衣物,如连体衣、小棉袄,尤其适合短毛犬、体型小的犬种(如泰迪、吉娃娃),外出时,若气温低于0℃,可给狗狗穿上衣物,保护腹部和胸部不受寒,要注意室内保暖,避免狗狗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,尤其是夜间,可适当开启暖气或宠物加热垫,但需确保加热垫有安全防护,防止狗狗咬食或低温烫伤。
饮食方面,冬季狗狗的能量消耗增加,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来维持体温,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比例,如在狗粮中添加少量煮熟的鸡肉、牛肉,或选择含脂肪较高的天然粮,但要注意控制食量,避免因运动量减少导致肥胖,幼犬、老年犬及怀孕期母犬需根据兽医建议调整营养摄入,增强抵抗力,冬季空气干燥,狗狗容易出现缺水问题,需保证随时有清洁的温水饮用,避免饮用生水或冰水,防止肠胃不适,每天可多次更换饮水,确保水温适宜,尤其在室外活动后,要及时补充水分。
运动是维持狗狗健康的重要环节,冬季运动需科学调整,寒冷天气下,应避免早晚低温时段外出,选择中午阳光充足、气温较高的时段遛狗,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-60分钟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,雪天外出时,需为狗狗穿上防护鞋套,防止积雪冻伤爪子,或舔食融雪剂导致中毒,回家后要及时用温水擦拭狗狗的爪子、腹部和毛发,清理积雪和冰渣,避免潮湿引发皮肤病,若遇极端天气(如暴雪、寒潮),可改为室内运动,如玩捡球游戏、设置障碍跑等,保证狗狗活动量,同时避免受寒。
冬季皮肤护理同样不可忽视,寒冷干燥的天气容易导致狗狗皮肤干燥、瘙痒,甚至出现皮屑,应减少洗澡次数,一般每月1-2次即可,使用宠物专用保湿型沐浴露,避免使用人用沐浴露破坏皮肤油脂层,洗澡后及时用吹风机彻底吹干毛发,尤其是脚趾缝、腹部等部位,防止潮湿引发皮肤病,可定期给狗狗梳理毛发,促进血液循环, distribute皮肤油脂,保持毛发蓬松,增强保暖性,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,缓解干燥对皮肤的影响。
环境安全方面,需注意冬季家庭中的潜在危险,汽车防冻液对狗狗有剧毒,要妥善存放,避免狗狗接触或舔食,暖气片、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周围设置防护栏,防止狗狗靠近烫伤,室内使用煤炉或燃气取暖时,需确保通风良好,防止一氧化碳中毒,外出时避免让狗狗在冰面行走,防止薄冰破裂导致溺水,冬季狗狗食欲可能增加,要锁好食物储存柜,防止误食巧克力、葡萄等对狗狗有毒的食物。
以下是不同类型狗狗的冬季保暖建议表:
狗狗类型 | 保暖措施 |
---|---|
短毛犬(如法斗、比熊) | 必须穿戴宠物衣物;提供厚实狗窝,可使用加热垫;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 |
长毛犬(如金毛、哈士奇) | 定期梳理毛发防止打结;避免毛发过长潮湿引发皮肤病;腹部可使用保暖毯 |
幼犬(3个月以下) | 严格控制室内温度(20-25℃);避免外出;增加母乳或羊奶粉喂养 |
老年犬(7岁以上) | 关节炎狗狗可使用宠物护膝;减少剧烈运动;提供柔软保暖的休息环境 |
小型犬(如泰迪、博美) | 易失温,需穿戴衣物;外出时抱在怀里或使用宠物推车;避免腹部着凉 |
相关问答FAQs
Q1:冬天狗狗需要天天出门遛弯吗?
A1:需要,但需根据天气调整,冬季不建议早晚低温时段外出,可选择中午阳光好、气温较高的时间,每次30分钟左右,若遇暴雪、寒潮等极端天气,可改为室内活动,如玩益智玩具、室内奔跑等,避免因长期不运动导致肥胖、焦虑等问题,老年犬或患病犬需根据兽医建议减少运动量。
Q2:狗狗冬天总舔爪子是冻伤了吗?
A2:不一定,冬季狗狗舔爪子可能是多种原因:一是爪子缝隙残留冰雪或融雪剂,刺激皮肤导致瘙痒;二是皮肤干燥引起不适;三是冻伤的早期表现,建议先检查爪子是否有红肿、裂口或冰渣,用温水清洁后擦干,若持续舔舐且出现红肿、溃烂,可能是冻伤或皮肤病,需及时就医,平时可定期使用宠物护爪霜滋润爪子,减少干燥和刺激。